[实用新型]一种眼动仪外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48801.7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6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欣桐;杨增耀;陈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3/113 | 分类号: | A61B3/113;A61B3/14;A61B3/1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动仪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动仪外壳,包括主体、顶盖、第一侧盖、第二侧盖、第一后摄像头外壳、第一前摄像头外壳、第二后摄像头外壳、第二前摄像头外壳、第一前转块、第一后转块、第二前转块、第二后转块和头带。在主体两侧各设计了一个用于收纳摄像头模块的侧盖。使用时可将摄像头模块从侧盖下方取出,用完可收入侧盖内。该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眼动仪造型的一体性、美观性,保护摄像头模块不受意外损坏,其易用性也更佳,使用时只需轻轻打开侧盖,取出摄像头模块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动仪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眼动仪主要有三类:Eyelink 1000桌面式眼动仪,Eyelink II头盔式眼动仪和Tobii Glass眼动仪。
Eyelink 1000桌面式眼动仪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眼动仪系统之一,Eyelink1000桌面式眼动仪具备采样精度高、定位简单迅速等优点,主要用于长时间的文字阅读和视觉注意方面的研究。Eyelink 1000的摄像头位于显示器前方的桌面上,被测者头部需全程使用支架固定,无法随意活动。
Eyelink II眼动仪采用低密度的复合材料制成,重量很轻,不会使被测者感到压迫和肌肉疲劳,同时还可以调节适配不同头型大小的用户群,符合人体工程学,因此可以满足多元化的测试场景需求,甚至可以在驾驶等动态环境的测试场景中佩戴该眼动仪进行实验,适用范围十分广泛。该眼动仪的缺点是摄像头支架无法收折,收纳体积较大,移动携带不方便。
Tobii Glass眼动仪的佩戴方式和普通眼镜完全相同,使得被测者能够非常自然、放松地进行测试。美中不足的时,该眼动仪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连接导线进行供电和数据传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被测者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动仪外壳,摆脱以往在测试过程中连接导线的束缚,增加用户的可活动范围方便移动和携带,让用户在佩戴时更加舒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眼动仪外壳,包括主体、第一摄像头模块、第二摄像头模块、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摄像头模块、第二摄像头模块均用于拍摄用户眼球图像;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分别安装在主体前端两侧,主体两侧分别和第一侧盖以及第二侧盖的上端铰接,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的下端通过磁力吸合在主体上;主体的侧壁和第一侧盖形成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一摄像头模块,主体的侧壁和第二侧盖形成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二摄像头模块,第一摄像头模块和第二摄像头模块通过导线连接至主电路以及电池;导线从第一摄像头模块和第二摄像头模块引出后分别经过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的导孔后连接至主体前端的主电路以及电池。
进一步的,第一摄像头模块和第二摄像头模块完全相同,第二摄像头模块包括第二前摄像头外壳和第二后摄像头外壳,第二前摄像头外壳和第二后摄像头外壳通过卡扣-卡槽结构进行固定,第二前摄像头外壳和第二后摄像头外壳装配完成后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安装有RER-USB30W01M电路板,第二前摄像头外壳上开设有镜头孔,RER-USB30W01M电路板上的镜头从镜头孔伸出。
进一步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完全相同,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前转块和第二后转块,第二前转块一端固定有用于穿过导线的导孔,另一端固定有转轴,第二前转块后部的转轴穿过主体上开设的定位孔和第二后转块固定连接;第二后转块上固定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凸起;第二后转块放置于主体上开设的装配孔中,在装配孔与第二后转块贴合的平面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分度槽,所述分度槽用于与第二后转块上的定位凸起相配合,以实现第二后转块的微定位,以对第二后转块旋转角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主体前方的定位孔旁设置有一段弧度60°的圆弧状限位凸起,第二前转块后部转轴的四周有一半为空心,一半为实心;第二前转块的这种半空心、半实心结构与限位凸起相配合,即把限位凸起卡入第二前转块的空心部分,以将第二前转块绕中轴旋转的角度限制在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8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化工生产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清洁机器人及其污水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