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电压平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45436.4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5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会军;李奎;秦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B07C5/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佳璐 |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压 平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电压平衡装置,包括:承载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承载板的一端形成接线汇总部,承载板上设有多组成对布设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承载板的相对两面形成可布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多条第一导线相间隔布设在第一面,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一接线端,另一端延伸至接线汇总部,多条第二导线相间隔布设在第二面,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第二接线端,另一端延伸至接线汇总部,第一接线端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第二导线在接线汇总部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板相对两面形成可布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且在相对两面上分别间隔布设多条导线,多条导线在接线汇总部相连,进而完成多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平衡和电压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电压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电源,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但在笔记本电脑、医疗设备或测试仪器等技术领域,单一的电池无法给设备提供足够的电压,通常会采用多个电池串联形成电池包作为设备的主要电源。然而,这种应用普遍的电池包并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因为当电池包中的电池电压不均衡时,电池包的可用容量将减少,串联电池包中容量最低的电池将决定电池包的总容量,在电压不均衡的电池包中,一个或多个电压的电池会在其他电池尚需充电时便已达到最大容量,而在放电时,未完全充电的电池又会比其他电池先放完电,使电池包因电压不足而停止供电,将降低整个电池包的容量。
为了避免出现电池包中的电池电压不均衡,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法是在先对电池出货前使用检测仪检测电池的电压,将多个电池中电压相差较大的不良品剔除,保证同批电池中的电压差在预定范围内。再对剔除后电压差相差较大的多个电池进行电池电压平衡,并将电压平衡后的电池进行测试分选,直至保证同批电池中的电压差在预定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对多个电池进行电池电压平衡通常是将多个电池排放在电池工位上,通过人工接线的方式将多个电池的正极与正极、负极与负极并联,然后依靠电池并联特性达到电压自平衡的目的,但采用人工接线的方式安全性较差,人工接线的效率较低,且在对电压平衡后的电池进行测试分选时,需将电池之间的接线拆除再利用检测仪逐一检测电池的电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电压平衡装置,所述电池电压平衡装置的布线合理、安全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接线效率低且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电压平衡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一端形成接线汇总部,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多组成对布设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汇总部;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汇总部;每组成对布设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中,所述第一接线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接线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接线汇总部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电压平衡装置,承载板上设置多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且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需成对出现,并在承载板的一端设置一个接线汇总部,承载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内间隔设置多条第一导线,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多个第一接线端中的一个,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接线汇总部,第二面内间隔设置多条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一端连接多个第二接线端中的一个,第二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接线汇总部。在接线汇总部中可实现将第一接线端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第二导线在接线汇总部相连接,也可实现将第一接线端连接的多条第一导线在接线汇总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端连接的多条第二导线在接线汇总部相连接,进而实现电池电压自平衡的目的。本申请的电池电压平衡装置,适用于多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平衡和电压检测,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且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5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的印制板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服务器线缆接头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