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44179.2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5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国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1/00 | 分类号: | B65G41/00;B65G17/12;B65G17/36 |
| 代理公司: | 南昌汇智合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0 | 代理人: | 邓秋星 |
| 地址: | 3366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橡胶 生产 自动 调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橡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包括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右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小转轴,所述小转轴的两端顶部固定套接有两个小轴承,所述小转轴的两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小轴承的内侧的小支撑板。通过调节小伸缩杆与大伸缩杆的伸缩长度,使得两者之间的运输带,其所位于的高度与角度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高度和角度的上料运输,通过采用承料箱,可自动接取粉碎机粉碎出来的原材料,并自动向前运输,从而实现自动上料功能,且承料箱内腔有限,可对接取的原材料的数量有所限定,避免原材料运输过量,而导致化学助剂过量,从而产生难闻有毒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橡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再生橡胶是一种以橡胶制品生产中已硫化的边角料为原材料进行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可塑度、能重新使用的橡胶,其多用于部分代替生胶用于橡胶制品,以节约生胶及炭黑,对于再生橡胶的生产,其主要包括粉碎、再生脱硫以及精炼三道工序,在粉碎至脱硫的生产工序中,对于粉碎后原料的运输传递是一道最基本的工作。
对于再生橡胶的传统上料机构,一般是采用传统运输带直接输送原材料至脱硫机内,而这种传统上料机构,存在因机构内结构固定而导致无法调节运输高度及角度,从而使得上料可适用范围单一,且增加工业生产用机械成本;因上料机构结构简单,在进行上料运输时,存在因没有相关设备进行原材定量,而导致原料大量被输送至脱硫机内,因而在脱硫时,需大量化学品进行脱硫辅助,而在高温高压下,大量化学助剂会产生难闻有害气体,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具备可调节机高度及角度,定量上料,避免产生有毒气体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包括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右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小转轴,所述小转轴的两端顶部固定套接有两个小轴承,所述小转轴的两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小轴承的内侧的小支撑板,所述小轴承的顶端一侧固定套接有小电机,所述小支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小底板,所述小底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小伸缩杆,所述小伸缩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小底座,所述小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小伸缩杆电机,所述运输带的左端内壁活动套接有大转轴,所述大转轴的两端顶部固定套接有两个大轴承,所述大转轴的两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大轴承的内侧的大支撑板,所述大轴承的顶端一侧固定套接有大电机,所述大支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大底板,所述大底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大伸缩杆,所述大伸缩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大底座,所述大底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大伸缩杆电机,所述运输带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承料箱,所述固定机构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咬合齿。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在运输带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两个套杆,两个所述套杆的中部活动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定套接有位于调节螺母的底端下方的连定板。
优选的,所述运输带有两个,且两个运输带并行排列,所述运输带的外部设有三角齿牙,且三角齿牙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小伸缩杆的可伸缩的范围长度值是大伸缩杆的可伸缩的范围长度值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承料箱的一侧向外倾斜,且倾斜角度为45°。
优选的,所述咬合齿的尺寸大小等于运输带上相邻齿牙之间空隙的尺寸值。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再生橡胶生产用自动上料调节机构,通过调节小伸缩杆与大伸缩杆的伸缩长度,使得两者之间的运输带,其所位于的高度与角度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高度和角度的上料运输,因而使上料的可适用范围角度变大,且降低工业生产替换用机械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国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国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4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监控组件以及电气设备
- 下一篇:一种道路桥梁支座用维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