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44111.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9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茜;邓双双;栾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茜;邓双双;栾惠欣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隆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53000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通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包括空筒,空筒滑动连接由活塞,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轴,活塞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柄,空筒的一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乳头,空筒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螺母。通过空筒上的输水管、止水阀、储液瓶,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灌肠液从储液瓶内部抽出,继而避免传统灌肠过程中需反复多次注射抽取灌肠液的情况,进而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大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通过防护罩上的输水管、充气球囊、乳胶球与回气阀,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将充气球嚢充起,进而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灌肠,有效地放置了装置的滑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消化科用通便器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科用通便器,但现有的消化科用通便器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需要多次抽取灌肠液,多次注射,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增加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包括空筒,空筒滑动连接由活塞,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轴,活塞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柄,空筒的一侧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乳头,空筒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螺母,空筒通过螺母螺纹连接有储液瓶,储液瓶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帽。
可选的,乳头与输水管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水阀,乳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可选的,乳头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贯穿连接有充气管,充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球囊。
可选的,乳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挡水板,充气管的底螺纹连接有铜气阀,铜气阀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乳胶球,乳胶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气阀。
可选的,空筒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块,推块一侧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悬挂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科用通便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消化科用通便器,通过空筒上的输水管、止水阀、储液瓶,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将灌肠液从储液瓶内部抽出,继而避免传统灌肠过程中需反复多次注射抽取灌肠液的情况,进而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大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通过防护罩上的输水管、充气球囊、乳胶球与回气阀,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将充气球嚢充起,进而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灌肠,有效地放置了装置的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罩与乳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筒、2-活塞、3-活塞轴、4-活塞柄、5-乳头、6-输水管、7- 螺母、8-储液瓶、9-注液管、10-螺帽、11-止水阀、12-防护罩、13-充气管、 14-充气球囊、15-挡水板、16-铜气阀、17-乳胶球、18-回气阀、19-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茜;邓双双;栾惠欣,未经刘茜;邓双双;栾惠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44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