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装袋划痕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35058.1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8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倪合青;李红;王儒;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1B70/26 | 分类号: | B31B70/26;B31B70/7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 | 
| 地址: | 2312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袋 划痕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装袋划痕机构,包括压痕模块,所述压痕模块包括两个压痕单元,两个压痕单元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压痕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所述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并列靠紧设置,即包装袋经上一环节传送到本环节,包装袋两侧分别经左右两侧的压痕单元的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之间的缝隙穿过,带动主动轴承进而带动从动轴承向下转动挤压包装袋,进而使包装袋两侧形成压痕;所述主动轴承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从动轴承活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从动轴承通过压紧装置压紧靠近所述主动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袋划痕机构。
背景技术
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在对包装袋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包装袋进行折边处理,传统的折边处理通常为人工压痕折边,但是,这种折边方式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人工压痕通常只能对包装袋一处进行压痕,效率较低,且如果包装袋质地柔软,人工压痕后可能出现折痕线不齐的情况,且人工对无纺布压痕时难以形成明显的折痕线,人员需要多次压痕才能得到较明显的压痕,但是,多次压痕的位置难以完全一致,导致最终的压痕线可能出现歪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包装袋划痕机构,可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袋划痕机构,包括压痕模块,所述压痕模块包括两个压痕单元,两个压痕单元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压痕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所述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并列靠紧设置,即包装袋经上一环节传送到本环节,包装袋两侧分别经左右两侧的压痕单元的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之间的缝隙穿过,带动主动轴承进而带动从动轴承向下转动挤压包装袋,进而使包装袋两侧形成压痕;
所述主动轴承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从动轴承活动连接在底座上;
所述从动轴承通过压紧装置压紧靠近所述主动轴承。
进一步的,还包括活动连杆,所述活动连杆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从动轴承固定在活动连杆的顶部;
所述活动连杆相对底座可沿远离主动轴承到靠近主动轴承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装置为压力可调弹簧,所述压力可调弹簧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侧面,另一端顶着从动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底部,水平设置,固定支架沿着竖直方向固定在固定板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划痕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侧对称设置压痕模块,每个压痕单元包括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并列靠紧设置,包装袋经上一环节传送到本环节,包装袋两侧分别经主动轴承和从动轴承之间的缝隙穿过,带动主动轴承进而带动从动轴承向下转动挤压包装袋,进而使包装袋两侧形成压痕;本实用新型的压痕边宽和压紧度都可以调节,配合前后生产线,更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痕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信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35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叉车效率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包装袋封口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