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32755.1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3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邓健;钟辉;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航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4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转向 助力 can 通讯 测试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卡盒(1)、若干CAN总线信号盒(2)、CAN插接口(3)和指示灯(4),所述CAN插接口(3)设置在卡盒(1)外部,指示灯(4)设置在卡盒(1)上与对应的CAN总线信号盒(2)相连接,CAN总线信号盒(2)内部包括电源电路模块(21)、单片机(22)、CAN接口模块(23)、操作面板模块(24)和LCD显示器(25),单片机(22)分别与电源电路模块(21)、CAN接口模块(23)、操作面板模块(24)和LCD显示器(25)相连接,单片机(22)用于与CAN接口模块(23)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并反馈给LCD显示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CAN接口模块(23)包括收发器模块(231)和控制器模块(232),收发器模块(231)与控制器模块(232)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发器模块(231)包括电阻R2、继电器J1、继电器J2、继电器J3和收发器U1,电源VCC与收发器U1的VCC端相连接,收发器U1的TXD端与控制器模块(232)的发送端相连接,收发器U1的RXD端与控制器模块(232)的接收端相连接,收发器U1的S端接地,收发器U1的CANH端分别与电阻R2一端、继电器J3的第二引脚和继电器J2的第二引脚相连接,收发器U1的CANL端分别与继电器J1的第二引脚、继电器J3的第一引脚和继电器J2的第一引脚相连接,电阻R2另一端与继电器J1的第一引脚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模块(232)包括控制器U2、电容C3、电容C4、电阻R3和继电器J4,控制器U2的TXCAN端与收发器模块(231)的发送端相连接,控制器U2的RXCAN端与收发器模块(231)的接收端相连接,控制器U2的OSC1端分别与电容C4一端和晶振X1一端相连接,控制器U2的OSC2端分别与电容C3一端和晶振X1另一单相连接,电源VCC分别与控制器U2的VCC端、电阻R3一端和继电器J4的第一引脚相连接,控制器U2的RESET端与电阻R3另一端相连接,控制器U2的CS端与继电器J4的第三引脚相连接,控制器U2的MISO端与继电器J4的第四引脚相连接,控制器U2的MOSI端与继电器J4的第五引脚相连接,控制器U2的SCK端与继电器J4的第六引脚相连接,控制器U2的INT端与继电器J4的第七引脚相连接,继电器J4的第二引脚电容C3另一端和电容C4另一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22)为51单片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发器U1的型号为TJA10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U2的型号为MCP25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盒(1)与CAN总线信号盒(2)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盒(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块(11),CAN总线信号盒(2)上设置有对应的卡口(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向助力CAN通讯测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盒(1)上设置有第一卡沿(12),CAN总线信号盒(2)上设置有第二卡沿(27),第一卡沿(12)和第二卡沿(2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航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航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327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泥干化焚烧系统
- 下一篇:脊柱微创多功能撑开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