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31700.9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0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曹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2 | 分类号: | F16J15/3232;F16D48/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助力器 控制 活塞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包括油压控制腔(1),所述油压控制腔(1)内设有控制活塞,控制活塞包括活塞杆(2)和设在活塞杆(2)一端的活塞(3),其特征是:所述活塞(3)上设有两个密封圈槽(3a;3b),所述两个密封圈槽(3a;3b)内均设有一个Y型密封圈(4a;4b),所述两个Y型密封圈(4a;4b)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采用本方案设计的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能够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助力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用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总成主要由控制活塞与装在其上的密封圈组成。目前采用的结构为控制活塞前端采用一个Y型密封圈封气,后端采用的是一个双开口Y型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中双开口Y型密封圈的右开口封油,左唇口封气。工作时受压的开口会挤压非受压开口使其被挤向活塞与缸孔中的间隙,造成其开口的过度磨损或损坏,从而缩短了产品的寿命。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提高离合器助力器使用寿命的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能够避免密封圈开口边缘被挤压到活塞与缸孔之间间隙的风险,从而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包括油压控制腔,所述油压控制腔内设有控制活塞,控制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两个密封圈槽,所述两个密封圈槽内均设有一个Y型密封圈,所述两个Y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相向设置。
靠近所述活塞杆的Y型密封圈的开口朝向活塞杆一侧,Y型密封圈的开口朝向活塞的顶端面。
所述活塞杆上也开设有一密封圈槽,所述活塞杆上的密封圈槽内也设有一个Y型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上的Y型密封圈的开口方向与Y型密封圈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活塞上设置两个密封圈槽,将密封圈改成两个独立的Y型密封圈,分别密封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液压\气压的压力,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密封开口被挤压到活塞与缸孔之间间隙的风险,从而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在油压控制腔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在离合器助力器中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中Y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助力器控制活塞结构中阀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华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31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波形梁护栏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护和防漏效果的道砟清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