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30989.2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8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琼;占梦琪;陈黄子骞;陈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杨晓燕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眼科 辅助 体位 折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包括桌面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倒U型;所述桌面一端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U型一侧;所述桌面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本装置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面朝下体位的时间,巩固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特殊体位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且在现有辅助工具之上,本装置结构简单稳固,适合各种脸型的人群使用,成本低廉,占地位置小,方便携带,可以满足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在家维持特殊体位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维持俯卧位辅助工具有俯卧床、俯卧枕、俯卧桌、面部海绵托架以及俯卧位胸垫。当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填充术后,必须采取俯卧位体位取得视网膜修复,俯卧位分卧姿和坐姿两种,长久被迫卧姿可使病人头、胸、腹及四肢等部位受压,产生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消化道不适、肢体麻木、皮肤压力伤等,因此在护理上采取坐姿和卧姿交替进行的体位。
当患者处于坐姿时,可能借助现有的俯卧枕和俯卧位胸垫,但很难满足舒适度的要求,且易造成脊柱过度受压,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无法维持手术后所需的面朝下体位的时间要求。出院后1-3个月内患者仍需要保持该体位巩固手术效果,需要家用型的辅助体位工具,为了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病房和居家空间利用率、亟待创造一种方便易携带的辅助工具以满足患者手术后的身心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面朝下体位的时间,巩固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特殊体位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包括桌面和支撑架;所述桌面一端面活动连接于支撑架一侧;所述桌面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上端和第二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伸缩卡槽;所述伸缩卡槽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上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伸缩卡槽位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所述锁紧螺栓在伸缩卡槽内滑动,根据床尾栏杆的厚度调节其与第一支撑管的夹距,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将锁紧螺栓固定在第二支撑管上合适的位置。所述伸缩卡槽的长度为18CM,伸缩卡槽前端到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连接处的距离为1C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管上开设有高度调节卡孔;所述桌面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高度调节卡孔配合将桌面与第一支撑管固定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桌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和第二支撑斜杆,所述第一支撑斜杆下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上端接触桌面底面;所述第二支撑斜杆一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斜杆中部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锁扣固定件与锁扣活动件;所述锁扣活动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斜杆上;锁扣固定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斜杆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卡孔的个数为2-6个,所述锁扣活动件的个数为2-6个,所述卡接件卡接不同的高度调节卡孔调整桌面的高度,第二支撑斜杆上的锁扣固定件扣接相应的锁扣活动件,使第一支撑斜杆上端支撑桌面底面,桌面稳定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卡孔的个数为3个,分别可调节桌面底部到第一支撑管下端的高度至55cm、71cm、77cm,所述锁扣活动件的个数为3个。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为两个,所述两支撑架的第一支撑管下端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桌面内设置有海绵材质层,所述海绵材质层具有高蓬松度和高弹性,可有效避免眼睑及局部皮肤因受压而加重水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30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