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卡用半通斜齿间隙自动调整臂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19425.9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邓青莲;林旭坚;雷胜磊;金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5/52 | 分类号: | F16D65/52;F16D4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彰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6 | 代理人: | 曹恒涛 | 
| 地址: | 325299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卡用半通斜齿 间隙 自动 调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卡用半通斜齿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该壳体与控制盘可旋转地固定;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其周侧壁面形成有周向延伸的锥齿,蜗杆的一侧与止推弹簧件相抵;第一斜齿部和第二斜齿部,第二斜齿部与第一斜齿部和调整齿轮分别啮合,且第二斜齿部为半通斜齿设计,从而确保齿轮组间斜齿和锯齿的啮合,并使得端面锯齿在离合过程中不产生破碎,继而提高间隙调整稳定性;壳体整体采用珠光型球墨铸铁制成,则自动调整臂较现有技术减轻了400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重卡上的自动调整臂运用至轻卡上而出现的调整强度过剩,并且导致自身重量偏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动间隙调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卡用半通斜齿间隙自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制动间隙调整臂用于对行车过程中因磨损而增大的制动间隙进行自动及时调整,并将制动间隙保持在设计范围内的一种设备。其主要包括传动件(如蜗杆、蜗轮)、单向离合器(齿轮、离合弹簧、离合环)、控制单元(控制盘、控制臂、齿条、回位弹簧),以及压紧部件(止推垫片、螺旋盖、滚针轴承和蜗杆轴承),而控制臂即是完成制动间隙调整的部件。
控制臂固定于底盘上,其组件缺口与制动间隙对应,也即,与摩擦片和制动盘间的正常间隙值对应。制动时,单向离合器转动,此时,并不带动蜗杆转动,从而调整臂不进行间隙调整。松开制动后,齿条与控制滑环单调超过设定的距离时,则调整臂返程时控制滑环带动齿条、驱动齿轮,以使得蜗杆转动,接着,蜗轮及凸轮轴转动,从而,将摩擦片因磨损而增大的间隙调整至预设范围。
随着技术革新和行业规范(GB7258)的实施要求,现有技术下,于商用车、轻卡、重卡等不同车型上采用同一结构设计的一种自动调整臂,以实现制动间隙自动调整。例如,公告号为CN 20186614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运用于大型客车、重卡、挂车上的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然而,为满足重卡车型的制动调整要求,现有技术中的该种调整臂普遍存在较大的强度富余,换句话说,将统一规格的自动调整臂运用于轻型卡车上,则由于轻卡承载扭矩低的原因而存在调整强度过剩、调整臂自身质量偏重的缺陷;另一方面,与重卡车型不同的是,轻卡车型对于间隙调整相较于重卡车型要求更广的预设角度,也对间隙调整功能的稳定性有着更高的需求。
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轻卡制动间隙调整臂存在的强度富余、结构质量偏重,间隙调整角度有限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并易于实现,针对轻卡的间隙调整需求,通过减小蜗轮蜗杆啮合距离,从而使得蜗轮整体外圆尺寸缩小,并且通过增加半通斜齿设计的齿轮,以确保齿轮组间啮合,并使得端面锯齿在离合过程中不产生破碎,继而提高间隙调整稳定性的轻卡用半通斜齿间隙自动调整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轻卡用半通斜齿间隙自动调整臂,该自动调整臂设置于制动器的凸轮轴上,并与控制盘可旋转的固定,所述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该壳体与所述控制盘可旋转地固定;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其周侧壁面形成有周向延伸的锥齿,所述蜗杆的一侧与止推弹簧件相抵;第一斜齿部,该第一斜齿部与所述蜗杆的上的所述锥齿啮合,其中,还包括单向离合结构,该单向离合结构与所述第一斜齿部啮合,当转动所述单向离合结构至产生制动时,制动力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蜗杆向所述止推弹簧件一侧运动并压缩所述止推弹簧件,则所述第一斜齿部与所述蜗杆上的锥齿脱开,所述单向离合结构空转;解除制动时,所述止推弹簧件回复弹性形变并使得所述蜗杆回到初始位置,则所述第一斜齿部与所述蜗杆上的锥齿重新啮合,所述单向离合结构驱动所述第一斜齿部,以使得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完成间隙调整。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齿部上形成有第一端面锯齿和第一筒面锯齿,与所述蜗杆的所述锥齿啮合的为第一端面锯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9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防爆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穿刺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