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17967.2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2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帅;杨重科;吴光麟;翁志福;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58 | 分类号: | H01M10/65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68;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徐章伟 |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用于紧贴在电池模组上;弹性支架,弹性支架为冲压成型的折弯件,弹性支架的一端支撑在换热器上,且另一端用于支撑在电池的箱体上;隔热板,隔热板设在换热器和弹性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支架支撑起换热器,有效保证换热器与电池模组之间始终紧密接触,提高换热效果,且弹性支架的稳定性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能提供更持久更稳定的支撑效果。而采用隔热板能将换热器与弹性支架彼此隔离开,避免箱体的热量传导至换热器上,进而避免降低换热器的冷却能力,使换热器对电池模组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的电池在工作中会释放热量,为避免热量堆积,电池系统内设有换热板,换热板可以及时高效地带走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保证换热板与电池的紧密接触,通常在换热板的下侧设置支撑结构,以保证换热板与电池紧密的贴合。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板一般为液冷板,此外,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温度影响着动力电池的性能,而支撑并保护液冷系统的液冷板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和安全。
现有技术中,液冷板下侧的支撑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液冷板下面粘贴泡棉,使得液冷板与模组的接触并缓冲压力,但是采用泡棉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环境温度、箱体的平面度影响,长时间的受压使泡棉回弹力下降明显,不仅影响液冷板与模组良好的接触,而且导致缓冲作用差。二是在液冷板下面设置实心的橡胶块,由于实心的橡胶块重量大,严重影响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而所述组合结构占用的空间大,导致电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偏低。
其次,无论是泡棉还是橡胶块,容易因受温度影响而出现老化现象,导致弹性降低,支撑效果变差,无法保证换热板与电池的紧密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导致换热器与电池模组贴合不紧密,冷却散热效果变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包括:换热器,用于紧贴在电池模组上;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为冲压成型的折弯件,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支撑在所述换热器上,且另一端用于支撑在电池的箱体上;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弹性支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通过弹性支架支撑起换热器,有效保证换热器与电池模组之间始终紧密接触,提高换热效果,且弹性支架的稳定性强,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能提供更持久更稳定的支撑效果。而采用隔热板能将换热器与弹性支架彼此隔离开,避免箱体的热量传导至换热器上,进而避免降低换热器的冷却能力,使换热器对电池模组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包括:顶板;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侧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开口朝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两个所述弧形板均为弹性材质制成;所述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的厚度均为0.5至1.5毫米。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弹性支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所述缺口成对称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架沿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有多个。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下板,所述下板具有多个流道,多个所述流道均成S形且依次收尾相连;上板,所述上板设在所述下板上,所述上板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连通第一节的所述流道以添加冷媒,所述出口连通最后一节的所述流道以流出冷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7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夹持自动磁导航传感器的校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气工程用电气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