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焊接的压缩机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16793.8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6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景云;戴勇军;王世林;王昱;张小利;尚亮亮;穆丹;陈超超;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26/046 | 分类号: | B23K26/046;B23K26/21;B23K26/70;F04B39/1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焊接 压缩机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激光焊接的压缩机壳体,包括下壳体(2)及与其配合的上盖(1),在上盖(1)与下壳体(2)在连接的截面上,其形状为椭圆形;上盖(1)与下壳体(2)采用止口配合;止口配合的最大间隙为0.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连续激光焊,焊接效率高,焊接强度强于母材冷轧钢或热轧钢;焊接接头强度高;外观整齐美观;光纤激光焊接是靠自身壳体板材熔化形成熔池联接,省去了焊丝,且热变形区域小,因此大大减小激光热传导对封闭在壳体的泵体伤害,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品外观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压缩机及其制造技术,具体涉及压缩机上下壳体的焊接结构及激光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壳体焊接是整个压缩机生产流程的瓶颈,焊接效率低下,导致产能受限。同时,在焊接过程中耗材较大,如每一台压缩机焊接均需要焊接焊丝,在焊接过程中还经常出现焊接泄漏导致压机焊接进渣、在水检时进水、有的甚至导致整机报废。由于焊接过程中使用了焊丝,经常在壳体焊接面四周出现焊渣,严重影响了压缩机外观,因此在环焊后还需要增加了一个刷光清渣工艺,费时费力,成本高。
在现有技术中,受到结构形状和工艺的限制,激光焊接还没有能够应用在压缩机壳体的焊接技术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焊接的压缩机壳体及其相应的焊接方法,其目的是提高焊接强度和生产效率、外观更加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案:
一种激光焊接的压缩机壳体,包括下壳体及与其配合的上盖,在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在连接的截面上,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采用止口配合;所述的止口配合的最大间隙为0.5mm。
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的焊缝形成的熔池熔深最大为1.8mm,熔高的最大高度为1.2mm。
所述的止口配合的高度为8.5~9.5mm。
该压缩机壳体的焊接方法采用的光纤焊机的激光功率为3.0~3.5kW、焊接速率为30mm/s;离焦量为-1~-1.2mm;焊缝保护气体为氩气或氮气,其流量为20~30L/min;焊接光斑通过光纤传导调节聚焦,其直径为0.6~1.0mm。
所述的壳体激光焊接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为45~85%RH,环境清洁度为空气粉尘≤0.05g/m3。
更具体地,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配合间隙形成焊缝为0.3mm,光纤焊机激光功率为3.0kW、焊接速率为25mm/s、离焦量为-1.0mm,焊接光斑的直径为0.6mm~0.7mm。
第二方案:
一种激光焊接的压缩机壳体,包括下壳体及与其配合的上盖,在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在连接的截面上,其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采用止口配合;所述的止口配合的最大间隙为0.4mm;所述的下壳体的与上盖配合的沿口上设有一个最大深度不超过1.2mm、宽度不超过0.15mm的下壳体止口倒角。
所述的上盖与下壳体的焊缝形成的熔池熔深最大为2.1mm,熔高的最大高度为1.5mm。
所述的止口配合的高度为8.5~9.5mm。
该压缩机壳体的焊接方法采用的光纤焊机的激光功率为3.0kW、焊接速率为30mm/s;离焦量为-1mm;焊缝保护气体为氩气或氮气,其流量为25L/min;焊接光斑通过光纤传导调节聚焦,其直径为0.6~0.9mm。
所述的壳体激光焊接器所处的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为45~85%RH,环境清洁度为空气粉尘≤0.05g/m3。
第三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6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反接的电池套板
- 下一篇:液晶显示模组对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