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布线的古建筑火灾报警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14981.7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戴宁;吕瑞;张锡成;张莫若;黄建源;丁彦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25/08;H02J7/3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线 古建筑 火灾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布线的古建筑火灾报警器,包括由微处理器分别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gprs模块、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电源管理系统分别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gprs模块、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电源管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板、转换型继电器、锂电池充电芯片和稳压芯片,稳压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和负载;锂电池充电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和Led灯珠。该装置免于布线、通信稳定,太阳能储能供电,绿色环保,不会产生污染,减缓锂电池寿命损耗。不会对古建筑造成人为破坏,保证古建筑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特别是一种免布线的古建筑火灾报警器。
背景技术
我国留存了大量古建筑,且多为木结构,木结构抗震性能强,有独特的优美建筑风格。可受限于材质无法抵御高温,一旦发生火灾并没及时发现,往往毁与一旦。我国古建筑分布多而广,且存于许多偏远地区,注定无法调集足够人力时时监看。市面上现有的火灾报警器多须铺设电缆,在古建筑中埋设管线,本身就是对其的一种破坏。使用电池的报警器虽无需管线,但受限于现有电池技术,需要经常更换,浪费了大量人力。提出一种免布线且无需更换电池的火灾报警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布线的古建筑火灾报警器,该火灾报警器无需在古建筑内布设电缆即可工作,且无需人工更换电池,采用太阳能储能供电,绿色环保;不会对古建筑造成人为破坏,保证古建筑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布线的古建筑火灾报警器,包括微处理器、温湿度传感器、gprs模块、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和电源管理系统,微处理器分别连接温湿度传感器、gprs模块、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电源管理系统分别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gprs模块、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
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转换型继电器、锂电池充电芯片、稳压芯片、Led灯珠和锂电池,太阳能板、转换型继电器、锂电池充电芯片和稳压芯片依次连接,稳压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和负载;锂电池充电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和Led灯珠。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进一步优选的方案:
优选的,太阳能板的接口连接转换型继电器K1引脚1、5;太阳能板的接口正极串联电阻R1后,并联电容C1、电容C2接地后接入锂电池充电芯片引脚VCC和CE;太阳能板的接口串联连接电阻R1后,电路一支串联电阻R2、Led灯珠LED1后接入锂电池充电芯片引脚CH,另一支串联电阻R3、Led灯珠LED2后接入锂电池充电芯片引脚ST。
优选的,锂电池充电芯片引脚BAT与电容C3、电容C4并联后接地,输出接入转换型继电器引脚2和锂电池正极;锂电池充电芯片引脚TE、GND接地,引脚PR串联电阻R4后接地。
优选的,转换型继电器引脚3接入稳压芯片引脚1、串联电阻R7后接入稳压芯片引脚3;稳压芯片引脚1、2间并联电容C6与电容C5后接地;稳压芯片引脚5输出3.3V电压,且并联电容C7、电容C8后接地;稳压芯片引脚4、5间并联电阻R5,引脚4串联电容R6后接地。
优选的,微处理器引脚31、30、11分别连接火焰传感器引脚2、3、4;微处理器引脚12、13分别连接gprs模块引脚3、4,gprs模块引脚1、2分别接稳压芯片引脚5输出3.3V电压和接地;微处理器引脚14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引脚2;微处理器引脚15连接烟雾传感器引脚2;引脚5、6和3、4分别并联一个晶振后,并联串联的一对电容;引脚3、4端串联的一对电容后接地;微处理器并设有接3.3V和接地引脚。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充电芯片型号为TP4056。
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为型号为SPX3819M5-L-3-3的低压差稳压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4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感器壳体
- 下一篇:一种古建筑抢修状态监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