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楼宇内有机垃圾的封闭式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1369.4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0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瑾;张丽萍;任力之;刘琦;沈雪峰;虞终军;刘心悦;李楚婧;廖凯;魏丹;王建峰;谢文龙;顾松明;顾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E03C1/18;E03C1/266;C05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建筑 楼宇 有机 垃圾 封闭式 收集 生态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建筑楼宇内有机垃圾的封闭式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水槽、粉碎机、真空收集机构和生态处理机构,其中,所述的粉碎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收集水槽的底部出口,粉碎机的出料口则连接所述真空收集机构进料端,经过输送、储存机构后,该真空收集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生态处理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多层、高层楼宇内有机垃圾的高效资源化处理,同时,由于整个处理过程为封闭式的,也避免了气味和疾病传播的威胁,改善了办公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多层建筑的有机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楼宇内有机垃圾的封闭式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问题捆扰着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城市垃圾已占尽了城市周边的山水滨海,城市被垃圾包围,已不可能再采用简单填埋的低效处理技术了。把垃圾分种类收集、分种类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包括上海、西安、北京等城市都开始了全民垃圾分类行动。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3342吨/日,湿垃圾分出量7394吨/日(按2500万人口计算,人均0.3kg,即600克湿垃圾),干垃圾处置量11693吨/日。其中可回收物回收量、湿垃圾分出量、干垃圾处置量分别占到垃圾总量的10.17%、34.8%、55%。即湿垃圾占比接近35%,上海的目标是湿垃圾分出减少到31.2%。
目前,常规是采用破袋的方法收集湿垃圾,所需要的管理运输人员是相当多的,而且随着气温的上升,气味、蚊蝇问题突出。
同时,在多层的楼宇内,随着个人购餐、领餐后分散在办公楼内就餐成为常态化,就餐后大量的有机垃圾既影响了办公环境、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潜在威胁,又给清洁人员增加了大量劳动。以一栋30层的办公楼为例。每层2000平方米,平均使用人数200人,30层共服务6000人。每人每天产生600克湿垃圾(含水率56%),每层楼产生120kg湿垃圾,30层办公楼,一共产生3600kg即3.6T湿垃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工整理、清运的工作量很大。
因此,如何对多层、高层楼宇内的有机垃圾进行高效的收集与生态化处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楼宇内有机垃圾的封闭式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以实现对多层、高层楼宇内有机垃圾的高效资源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建筑楼宇内有机垃圾的封闭式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收集水槽、粉碎机、真空收集机构和生态处理机构,其中,所述的粉碎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收集水槽的底部出口,粉碎机的出料口则连接所述真空收集机构的进料端,该真空收集机构的出料端还连接所述生态处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水槽呈漏斗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集水槽的底部出口通过进料管道连接粉碎机的进料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料管道内安装有倾斜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进料管道一侧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抵住所述进料管道的相对的另一侧内壁,在销轴与挡板之间还设置有扭簧件。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侧内壁上还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凸起,当扭簧件带动挡板向上弹起时,所述凸起抵住挡板端部,并使得挡板封挡住所述进料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真空收集机构包括真空罐、真空管道组件和真空泵,其中,所述的真空管道组件包括布置在楼宇内的真空主管道,以及从真空主管道引出并分别连接各层的粉碎机的出料口的真空支管道,所述真空主管道的底端还连接所述真空罐顶部,所述的真空罐的顶端还另引一条管道连接所述真空泵。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真空罐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料口,该排料口还通过排料管道连接所述生态处理机构。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排料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泵送粉碎后的有机垃圾的提升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1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萃取塔的进料装置
- 下一篇:精细化工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