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烯保温外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10621.X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5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刚;叶德林;马宇飞;李正博;李明;曾垂彬;杨建武;曹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61;E04C2/38;E04C2/52;E04C2/296;F24D13/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施冬兰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保温 外墙 | ||
1.一种石墨烯保温外墙,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由相邻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墙板包括第一板框(1)以及设置在第一板框(1)拼接端上的连接位(2),所述连接位(2)由与拼接端相垂直的第一板框框条(5)向拼接端方向折弯并向第一板框(1)中心延伸的折弯部(3)、与拼接端相垂直的第一板框另一框条(6)向拼接端方向延伸并向第一板框(1)中心斜向设置的连接勾(4)组成,与拼接端相互平行的第一板框侧框条(7)、折弯部(3)和连接勾(4)组成一个带有斜坡的腔室(8);
所述第二墙板包括第二板框(9)以及设置在第二板框(9)拼接端上的卡接位(10),所述卡接位(10)由与拼接端相垂直的第二板框框条(11)向远离拼接端方向折弯的抵压部(101)以及连接在抵压部(101)顶端并插入腔室(8)内与连接勾(4)相勾接的回勾部(102)组成;
所述第一板框(1)和第二板框(9)的框体内均设有石墨烯层(18),且第一板框(1)和第二板框(9)的内侧均开设有用于填充保温层(19)的槽室(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3)由长延伸段(31)、与长延伸段(31)平行的短延伸段(32)以及连接在长延伸段(31)、短延伸段(32)同一端的垂直段(33)组成,所述垂直段(33)分别与长延伸段(31)、短延伸段(32)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3)呈拐角为直角的鱼钩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段(33)与第二板框(9)拼接端相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勾(4)与回勾部(102)相配合,连接勾(4)与回勾部(102)均由伸出端(12)以及与伸出端(12)形成直角的折勾(13)组成,回勾部(102)的折勾(13)顶接在连接勾(4)的直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勾(4)与回勾部(102)相勾接时,所述第一板框侧框条(7)、折弯部(3)和回勾部(102)形成用于容纳拼接端外侧渗水的外侧防水腔(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勾(4)与回勾部(102)相勾接时,所述第一板框侧框条(7)、连接勾(4)的伸出端(12)和回勾部(102)的折勾(13)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防水腔渗入水流的中转防水腔(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勾(4)与回勾部(102)相勾接时,连接勾(4)的折勾(13)、回勾部(102)的伸出端(12)以及抵压部(101)构成内侧防水腔(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框(1)和第二板框(9)的内侧分别设有用于形成槽室(20)的框型护边(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06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通风口
- 下一篇:一种生态塘水位自动调节井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