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及输出极与母排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9826.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段有明;高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5 | 分类号: | H01M50/505;H01M50/50;H01M50/2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输出 组件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及输出极与母排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包括输出极和绝缘材质制成的托盘,所述输出极的一端固连于所述托盘上,且所述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具有贯穿所述输出极及所述托盘设置的第一固定孔,以及于所述输出极的一侧贯穿所述托盘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分别嵌设固定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内嵌件与第二内嵌件,并于所述第一内嵌件和所述第二内嵌件上均构造有螺纹连接孔。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组件通过输出极一侧的第二固定孔的设置,可利用两个固定孔位置的同时连接,而能够有效防止螺栓反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采用有以上模组输出极组件的输出极与母排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传统的燃油车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包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性能的好坏关乎着整车品质的高低,目前用于电池包内的模组输出极存在结构单一,且存在大电流时温升较高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大电流的应用,同时,其也存在螺栓连接易反松的问题,也会给电池包的整车使用带来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以可有效防止螺栓反松问题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包括输出极和绝缘材质制成的托盘,所述输出极的一端固连于所述托盘上,且所述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具有贯穿所述输出极及所述托盘设置的第一固定孔,以及于所述输出极的一侧贯穿所述托盘设置的第二固定孔,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分别嵌设固定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内嵌件与第二内嵌件,并于所述第一内嵌件和所述第二内嵌件上均构造有螺纹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极采用铝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嵌件与所述第二内嵌件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极呈折线形设置,且所述输出极至少具有两个折弯位置,各所述折弯位置的弯折角度为90°。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为长条形,所述输出极固连于所述托盘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分设于所述输出极两侧的所述托盘上的两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输出极组件通过输出极一侧的第二固定孔的设置,可利用两个固定孔位置的同时连接,而能够有效防止螺栓反松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固定孔设置在托盘上,其与输出极之间是电隔离的,因此在有效防止螺栓反松的基础上,也可利用不带电的特点而避免大电流发热及松动后打火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输出极组件与母排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模组输出极组件,以及构造于母排上的用于和所述输出极电连接的母排连接端,于所述母排连接端上构造有和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分别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并螺接紧固于对应的所述螺纹连接孔内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母排连接端随形于所述托盘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母排连接端的至少一侧设有导电材质制成的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母排采用铝质材料制成,所述垫片由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9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维修的暖通空调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带塞块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