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调节可视面的电子浮漂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6044.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友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3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可视 电子 浮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调节可视面的电子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所述漂尾连接电子发光体,电子发光体配套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顶部还套接有一透明的罩体,所述罩体与漂尾为过盈配合,所述漂尾的底端还一体成型有一延长部,该延长部延伸至漂身底部的中空内腔中,所述的电子发光体及配套的微型电池连接在所述延长部的底端。本电子浮漂通过可拆卸的罩体来改变漂尾的可视面与亮度从而便于垂钓者能更清楚地观察浮漂动作,同时,其电池及电子发光体设置于漂身底部的内部空腔中,从而使浮漂的重心下降,有效解决电子浮漂“头重脚轻”的缺陷,提升了浮漂在甩杆入水时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具体为一种能调节可视面的电子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是钓鱼时所需的必备工具之一。在钓鱼的过程中,钓鱼者一般只能根据浮漂漂尾的上下波动情况来判断鱼咬鱼钩上饵料的情况,浮漂在钓鱼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钓鱼的过程中,当鱼咬住鱼饵或钓钩后,鱼运动时,会通过鱼线牵动浮在水面的漂尾产生适当的下沉或上浮动作,钓鱼者就是通过浮漂漂尾的此下沉或上浮动作从而判断是否有鱼咬钩,漂尾是钓鱼者的第二只眼,因此,能否清楚的观察到浮漂的下沉或上浮动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在阴雨天光线较暗或者是夜钓时能更清楚观察浮漂动作,有人发明了夜光浮漂,其是在漂尾内安装通电发光体,漂尾与漂身采用螺纹连接且漂尾的底端插入漂身内,插入漂身内的漂尾底端连接微型电池,使用时将微信电池正向插入漂尾底端,电源电路接通,漂尾发光,便于垂钓者观察浮漂动作。但此种电子浮漂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之处:一,垂钓时,浮漂漂尾顶端露于水面以上,便于垂钓者观察浮漂动作,但浮漂漂尾顶端的大小都是固定的,当此种夜钓浮漂刚换上新的电池时,因电量充足,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较亮,也就导致露于水面上的浮漂漂尾顶端的亮度较大而眩目,久看之后会导致眼睛有刺痛感,但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量下降,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减弱,同时也就导致露于水面上的浮漂漂尾顶端的亮度减弱而难以看清浮漂;二,其微型电池一般安装于漂身顶端内的漂尾底端,微型电池具有一定重量,导致浮漂整体“头重脚轻”,垂钓时有风或是有浪时,浮漂漂尾容易出现左右晃动,立于水体中的稳定性不好;同时,因为“头重脚轻”,导致在甩杆入水时,浮漂在空中会出现横飞现象(因为漂脚连在钓线上,在甩杆入水时,浮漂受钓线牵引而漂脚在前、漂尾在后在空中飞行且漂脚先入水,此时能使浮漂精确定位入水,但当浮漂“头重脚轻”甩杆入水时,重量较大的漂尾一端在空中飞行的速度会较快而导致浮漂横飞且平摔于水面),无法作到精确定点入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调节可视面的电子浮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能调节可视面的电子浮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漂脚,所述漂尾与漂身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由光导纤维制成的柱状漂尾连接电子发光体,所述的电子发光体配套有通过电路与之连接的微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顶部还套接有一透明的罩体,所述的罩体为中空的筒体,筒体的内圆与漂尾顶部的柱体外圆为过盈配合套接,所述漂尾的底端还一体成型有一光导纤维延长部,该延长部延伸至漂身底部的中空内腔中,所述的电子发光体及配套的微型电池连接在所述延长部的底端。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罩体的外圆面涂有不同颜色交替排列的漂目。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漂尾套接有罩体的顶端为圆柱体或是弯折后的平行结构,两弯折部紧贴或是留有间隙。
有益效果:本电子浮漂在其露于水表的漂尾顶部增加了一个可拆卸的罩体,当垂钓者觉得漂尾过细或是电池用久后亮度不够而无法看清漂尾时,可将罩体套接在漂尾顶部来增加漂尾的可视面与亮度,便于垂钓者能更清楚地观察浮漂动作;同时,本浮漂通过其漂尾底端的延长部将具有一定重量的电池及电子发光体设置于漂身底部的内部空腔中,从而使浮漂的重心下降,有效解决电子浮漂“头重脚轻”的缺陷,提升了浮漂在甩杆入水时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友,未经刘大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6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套
- 下一篇:一种纤维复合材料泡沫夹芯板防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