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用调节式登高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5286.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凤姣;曾喜安;陈阳;杨勇;汤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0 | 分类号: | E06C1/30;E06C7/04;E06C7/50;E06C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机电 安装 工程 调节 登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用调节式登高梯,包括底座、可转动梯节、可滑动梯节和驱动装置,可转动梯节铰接于底座上,可调节登高梯的使用角度并定位,可滑动梯节连接于可转动梯节上,驱动装置安装于可转动梯节上,驱动装置的运动输出构件与可滑动梯节连接,可转动梯节同时给可滑动梯节及驱动装置运动输出构件的运动导向,实现可滑动梯节稳定的沿可转动梯节上下滑动来改变登高梯的使用高度。可转动梯节和可滑动梯节独立但关联,可转动梯节既作为登高梯的固定长度部分,又作为可滑动梯节的运动导轨,所以能较大幅度的调节登高梯的使用高度,满足较大高度变化范围工况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用调节式登高梯。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现有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用登高梯,大都是采用一体安装的,在进行机电安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不同高度的调节,小幅度调节依靠操作人员的身高进行安装调节,会使得操作人员安装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大幅度调节需要更换登高梯,操作过程繁琐,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调节使用角度,又能调节使用高度的登高梯,可满足不同建筑机电安装工况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用调节式登高梯,包括底座、可转动梯节、可滑动梯节和驱动装置,可转动梯节铰接于底座上,可调节登高梯的使用角度并定位,可滑动梯节连接于可转动梯节上,驱动装置安装于可转动梯节上,驱动装置的运动输出构件与可滑动梯节连接,可转动梯节同时给可滑动梯节及驱动装置运动输出构件的运动导向,实现可滑动梯节稳定的沿可转动梯节上下滑动来改变登高梯的使用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转轴和转轴安装块,底板为矩形板,一对转轴安装块对称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一侧的两端,转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两转轴安装块之间,底板上开设有多条与转轴平行的条形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转动梯节包括底梁、侧梁和踏板,两侧梁对称连接于底梁的长度方向两端,多块踏板上下连接于两侧梁之间,底梁的长度方向中心位置处有直径略大于转轴直径的圆孔,两侧梁的相对侧对称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的侧面槽,侧梁的背面对应侧面槽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背面槽,侧面槽和背面槽形成T形滑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梁的下表面连接有可与底座底板上表面产生摩擦力的摩擦垫。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转动梯节通过其底梁上的圆孔套于转轴上与所述底座装配。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滑动梯节包括矩形框和连接于其内腔中的踏板,矩形框的两高度方向外侧对称连接有T形滑板,T形滑板与所述可转动梯节上的T形滑槽装配,且对应T形滑槽背面槽中的侧板伸出槽口外。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箱、驱动电机、主动套管、主动丝杆、主动齿轮、从动套管、从动丝杆、从动齿轮、滑座和连接块;驱动电机以输出轴朝下固定于机箱内腔的顶部,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主动套管,主动丝杆螺纹连接于主动套管中,主动套管的外壁连接主动齿轮;从动套管平行固定于主动套管的一侧,从动丝杆螺纹连接于从动套管中,从动齿轮连接于从动套管外壁的对应主动齿轮位置处;主、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滑座连接于主、从动丝杆的下端,滑座可沿机箱的内壁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细铁粉制备用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密封圈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