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电解铜箔用上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4199.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2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恩;王庆福;樊斌锋;冯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04 | 分类号: | C25D1/04;C25D7/06;C25D2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 |
地址: | 472500 河南省三门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电解 铜箔 用上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电解铜箔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电解铜箔用上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上液管和设于第一上液管底部的若干第二上液管;所述第一上液管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上液管的端部闭合,且第一上液管的内部与第二上液管连通;第一上液管侧壁对称开设有两排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指向与水平面形成5‑10°的夹角;所述第二上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生产铜箔的电解液经第二上液管进入第一上液管,然后由排液孔进入电解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无需对阳极板、电流、上液流量或极距等参数进行改进,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解铜箔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电解铜箔用上液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铜箔作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在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密度值作为电解铜箔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直是客户关注的重点。在铜箔制造过程中,因电解槽压不稳定、阳极板表面不够平整、电镀液流动速率不一致、阴极钛辊电镀电流不均匀等多种因素,导致不同区域间的电镀效率不一致,从而造成电解铜箔的面密度值出现偏差,最终在收卷过程中导致铜箔打折,或表面出现水波纹、鱼鳞纹等缺陷,导致下游客户无法正常使用,大大减弱了铜箔的生产效率,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8-10μm电解铜箔的面密度值偏差一般要求≤1g/m2。电解铜箔的面密度偏差与阳极板、电流、上液流量和极距有关,上液流量均匀性越好,面密度值偏差越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生产电解铜箔用上液装置,从而解决现有工艺中上液不均匀造成的铜箔面密度偏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电解铜箔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上液管和设于第一上液管底部的若干第二上液管;
所述第一上液管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上液管的端部闭合,且第一上液管的内部与第二上液管连通;第一上液管侧壁对称开设有两排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指向与水平面形成5-10°的夹角;
所述第二上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生产铜箔的电解液经第二上液管进入第一上液管,然后由排液孔进入电解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液管的两端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电解槽槽体固定连接,从而将上液装置固定于电解槽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电解槽槽体的连接方式为螺栓固定或焊接。
优选的,所述上液装置设有两个平行排布的第二上液管;两个第二上液管的直径均为100-150mm。
优选的,所述排液孔的直径为2-3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所述上液装置通过固定块固定于生箔机电解槽内,电解液由第二上液管进入第一上液管,经排液孔流入电解槽内。由于排液孔的指向与水平平面有5-10°的夹角,从而使上液方向能够沿阴极辊与电解槽底部之间的空隙流动,减少电解液的紊流,达到均匀上液的目的,进而减少电解铜箔的面密度偏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无需对阳极板、电流、上液流量或极距等参数进行改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生产电解铜箔用上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在电解槽中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4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