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93091.2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滨;高洁;柴艺汇;陈云志;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01K1/03;A01K1/035;A01K1/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贵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5 | 代理人: | 曾香兰;蒋琳琳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慢性 不可 预知 小鼠 肝郁脾虚证 应激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涉及小鼠实验工具技术领域,该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包括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所述固定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钮,所述套管的侧表面设置有五个隔板,五个所述隔板分别将套管周围区域分隔成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和区域五,所述区域一和区域二两侧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横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束缚绳、连接绳、弹簧夹、架板、固定器、挡板、喇叭、笼屉和温控棒,解决了现有的慢性不可预知肝郁脾虚证应激实验中一般采用一系列工具组合进行实验,导致整个过程复杂繁琐,给实验带来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鼠实验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
背景技术
实验鼠、小白鼠、白老鼠是指被普遍用在生理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中作为实验动物的白色皮毛大鼠或小鼠。大鼠是鼠科多种啮齿动物的统称,常指本科多种不相关物种,尤指鼠属,约80种,遍布旧大陆;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因此,在慢性不可预知肝郁脾虚证应激实验中,我们也选择了大鼠和小鼠做实验。
慢性不可预知肝郁脾虚证应激实验中,应激刺激组合包括束缚、夹尾、电击足底、噪音刺激和热应激,以上所有刺激方式中每日随机选择一种,且两天不连续出现同种刺激,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束缚法是指将实验鼠双前肢用线绳反捆到背部,后肢自由,限制限制实验鼠用前肢搔抓头面部,束缚时间40min,1d/2次;夹尾是指用夹子夹住实验鼠的尾巴,夹尾时间1min;电击足底采用电压为50mV,持续10s电击,每隔30s刺激1次,共15次;噪音刺激是指将实验鼠放在噪音环境中,采用60Hz噪音,刺激时间为lh;热应激是将实验鼠放在热环境中,热应激时间为5min。
现有的慢性不可预知肝郁脾虚证应激实验中一般采用一系列工具组合进行实验,每次实验之前均需要准备工具、组装,实验结束之后需要拆分、归类、存放等步骤,整个过程复杂繁琐,给实验带来不便,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解决了现有的慢性不可预知肝郁脾虚证应激实验中一般采用一系列工具组合进行实验,导致整个过程复杂繁琐,给实验带来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慢性不可预知的大、小鼠肝郁脾虚证应激造模工具,包括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所述固定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钮,所述套管的侧表面设置有五个隔板,五个所述隔板分别将套管周围区域分隔成区域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和区域五,所述区域一和区域二两侧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上分别设置有束缚绳和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夹,所述区域三两侧隔板之间设置有架板,所述架板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和卡槽,所述架板上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底部设置有卡条,所述固定器通过卡条和卡槽与架板活动连接,所述区域四两侧隔板上均设置有竖直的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壁的顶部设置有喇叭,所述区域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笼屉,所述笼屉包括底部的匣子和匣子上方一体的盖板,所述匣子的顶部设置有网孔,所述匣子的内部设置有温控棒。
优选的,所述底座呈圆形,所述固定管位于底座的圆心位置处。
优选的,五个所述隔板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五个所述隔板以固定管的轴心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束缚绳呈倒Y形。
优选的,所述架板位于隔板高的二等分线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3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