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通信电平转移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91896.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1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0185 | 分类号: | 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宋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通信 电平 转移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通信电平转移电路,包括:蓝牙模组、第一转移电路、第二转移电路以及与蓝牙模组进行双向通信的主控芯片;第二转移电路接收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发送端输出的基于第二电压的第二通信信号,转换成基于第一电压的第二通信信号并传输至蓝牙模组的第二信号接收端;第一转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接第一电压,第二端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电阻接第二电压,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蓝牙模组的第一信号发送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实现不同电平之间的双向转换,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通信电平转移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工程设计中,常会用到不同供电的电子器件、模块单元,常见的如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TTL)器件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OMS)器件,器件供电电压值的不同,高低电平的电压值定义也就有差异,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存在一个输入输出信号匹配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对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三极管开关特性外加上拉电阻构成的反相器,实现高低电平转换与迁移,信号传输过程中会被反相,必须在软件中进行额外处理。对于某些通用协议如UART,一般单片机(MCU)会集成这些功能,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起始电平的端口输出已按协议自动确定,不可被反相,因此这类通信过程要求同相传输。而为了实现电平同相转移,必须要有两级反相,导致器件多,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中的电平转换基本也可以直接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很多整个工作频率较低的电路的应用性价比太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通信电平转移电路,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通信电平转移电路,包括:蓝牙模组、第一转移电路、第二转移电路以及与所述蓝牙模组进行双向通信的主控芯片;所述第一转移电路接收所述蓝牙模组的第一信号发送端输出的基于第一电压的第一通信信号,转换成基于第二电压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转移电路接收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信号发送端输出的基于第二电压的第二通信信号,转换成基于第一电压的所述第二通信信号并传输至所述蓝牙模组的第二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转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蓝牙模组的所述第一信号发送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蓝牙模组的供电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主控芯片的供电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转移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所述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蓝牙模组的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连接,同时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接所述第一电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转移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蓝牙模组的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端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所述第二信号发送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91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旋转式台扇
- 下一篇:自然循环硅铁余热锅炉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