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82892.9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1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伟 |
主分类号: | F24T10/15 | 分类号: | F24T10/15;F28D1/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层 地热 换热井内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一号换能管和抽液泵,两个所述一号换能管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U型管,且两个U型管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二号换能管,两个二号换能管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半圆弯管,两个所述一号换能管和两个二号换能管的内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导热板,且每个导热板的外壁均等距离开有过液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U型管和导热板,进行换能介质的换能时,U型管的安装增加换能介质与地热间接接触的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同时,导热板的安装将外界的地热导向换能介质,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导热板上的过液孔提高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该装置的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中深层地热能的利用方法,主要是将换热器安置在静水位以下或者无地下含水层的干热岩地,利用热传导的形式,实现中深层地热水的热量提取。
现有的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存在有不足之处:进行换能时,将换能介质放置于换能管中,但是,换能管为U型管结构,其长度有限,从而导致换能介质位于换能管中的时间有限,换能效果较差,导致换能介质无法实现热能的完美转换,降低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一号换能管和抽液泵,两个所述一号换能管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U型管,且两个U型管的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二号换能管,两个二号换能管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半圆弯管,两个所述一号换能管和两个二号换能管的内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导热板,且每个导热板的外壁均等距离开有过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换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入管,且另一个一号换能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换能管和进入管与排出管的连接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套。
进一步的,所述半圆弯管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底部外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锯齿刀。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U型管的相向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且两个固定架的相向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排出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抽液泵的抽液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有U型管和导热板,进行换能介质的换能时,U型管的安装增加换能介质与地热间接接触的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同时,导热板的安装将外界的地热导向换能介质,进一步增加换热效果,导热板上的过液孔提高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该装置的换热效果;
2、通过设置有固定架、切刀、连接架和锯齿刀,进行该装置安装时,两侧的切刀和底部的锯齿刀方便将该装置下压,提高其安装的便捷性;
3、通过设置有连接管和抽液泵,将换能介质导入换能管后,从排出管排出时,若是出现压力挤压导致出料不顺的情况,可以通过抽液泵将换能管中的换能介质导出,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的切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的一号换能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换热井内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伟,未经刘新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2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