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卡扣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80314.1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2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睿;唐保国;赵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市大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32 | 分类号: | H02G3/3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何军华 |
地址: | 458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卡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线束固定部和安装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包括矩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布置多组阵列排布的线卡,所述线卡为带有开口的圆形优弧结构,所述线卡外圆周面的中间位置与矩形框体固定安装,所述线卡的开口位置设置有限制线卡开口间距的结合机构,框体外部远离线卡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固定部,所述安装固定部包括开口间距可调的限位止回卡,本线束卡扣能够同步对多组线束进行同步固定,且保证各组线束具有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相互缠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卡扣。
背景技术
在进行汽车线束安装时,经常会遇到多组线束平行布置,需要通过扎带将多组线束进行捆扎固定后再与车身钣金件进行固定,但是当线束条数较多时,直接采用扎带进行捆扎时,会造成多组线束相互缠绕,便于后期维修,若采用线卡进行固定,现有的线卡单个仅能对单条线束进行固定,多组线束固定就需要在钣金件上开设较多的钣金孔,降低了钣金件的刚性,不利于车身结构的加强,且增加了线束布置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线束卡扣,能够同步对多组线束进行同步固定,且保证各组线束具有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相互缠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卡扣,包括线束固定部和安装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包括矩形框体,所述框体内部布置多组阵列排布的线卡,所述线卡为带有开口的圆形优弧结构,所述线卡外圆周面的中间位置与矩形框体固定安装,所述线卡的开口位置设置有限制线卡开口间距的结合机构,框体外部远离线卡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固定部,所述安装固定部包括开口间距可调的限位止回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结合机构包括锁止括弧和插入圆柱,所述锁止括弧为优弧结构,所述锁止括弧和插入圆柱的轴线与线卡的轴线平行,所述锁止括弧和插入圆柱分别与线卡开口的两侧固定连接;
当插入圆柱插入锁止括弧后,两者相互咬合,限制两者的径向相对位移,从而保证线卡的开口间距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结合机构包括两组交叉布置的悬臂板,所述悬臂板为劣弧结构,所述悬臂板的一端与线卡开口的一侧固定两侧,所述悬臂板的另一端自由布置在线卡内部;
当线束完成装卡后,两组交叉布置的悬臂板将开口闭合,且两组悬臂板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在装配线束后,悬臂板受挤压发生形变,从而将线束与线卡固定,避免相对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卡内部远离开口的一侧固定设置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为劣弧结构,所述弹性板的轴线与线卡平行;
当线束的外径略小于线卡内径时,线束在线卡内会发生滑动,此时增加弹性板,有利于减小线卡的内径,且弹性板具有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因此对线卡内装配线束的外径具有较大的容差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框体的上表面设置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转动插接安装固定部,所述安装固定部包括向下弯曲的弧形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垂直设置两组卡扣,所述卡扣插入矩形框体的贯穿孔内部,所述限位板上方垂直设置插入头,所述插入头的两侧对称设置止回侧臂,所述止回侧臂为开口朝向插入头的V形结构,所述止回侧臂的上端与插入头固定连接,所述止回侧臂外侧下表面设置台阶槽;
安装固定部采用卡扣与线束固定部的圆形贯穿孔插接,使安装固定部能够发生转动,从而与钣金孔进行位置适配,且止回侧臂采用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安装方式,通过弹性变形,实现两组止回侧臂自由端的间距,从而适合钣金孔的插接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固定部包括垂直于矩形框体外表面设置的扩张柱,所述扩张柱为多瓣式结构设计,所述扩张柱内部设置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内径自下至上逐渐减小,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设置调节螺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市大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壁市大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80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