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79263.0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7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齐恩磊;刘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恩磊 |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 |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张亚玲 |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底部外表面设置有U形包钢,所述U形包钢内壁左右两侧设置有主背楞,所述主背楞内侧设置有次背楞,所述U形包钢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固定板延伸至混凝土梁内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结构胶,所述U形包钢内侧填充有环氧砂浆,所述混凝土梁底部设置有衬托板,所述衬托板与次背楞上表面抵接,通过在混凝土梁外部设置主背楞和次背楞,并用U形包钢包裹,再利用螺栓和结构胶将U形包钢连接在混凝土梁上,加强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钢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种多样,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
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梁在受力情况下发生形变导致,其承载力不再满足使用及抗震等要求,对此,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传统方法是采用在混凝土梁底部采用钢梁进行加固,以此来提高梁的承载力,但是两者刚度不一样,钢梁和混凝土梁难以协同承力,加固效果差,且不能提高梁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加固方式过于简单,且不具备抗震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底部外表面设置有U形包钢,所述U形包钢内壁左右两侧设置有主背楞,所述主背楞内侧设置有次背楞,所述U形包钢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固定板延伸至混凝土梁内部,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设置有结构胶,所述U形包钢内侧填充有环氧砂浆,所述混凝土梁底部设置有衬托板,所述衬托板与次背楞上表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U形包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二螺栓,所述包钢左右两侧开设有与第二螺栓相匹配的螺栓槽。
优选的,所述U形包钢内壁底部与主背楞底部均开设有工型槽,所述工型槽内插接有工型件。
优选的,所述主背楞前后错开排列,所述次背楞横向包裹在混凝土梁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梁下表面两侧与侧壁均开设有与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相匹配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主背楞与次背楞焊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梁外部设置主背楞和次背楞,并用U形包钢包裹,再利用螺栓和结构胶将U形包钢连接在混凝土梁上,加强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包钢内腔和混凝土梁外表面填充环氧砂浆,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梁的抗震性,并在次背楞上设置衬托板可以固定混凝土梁,避免混凝土梁松动脱落,延长混凝土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梁;2、U形包钢;3、主背楞;4、次背楞;5、固定板;6、第一螺栓;7、结构胶;8、环氧砂浆;9、衬托板;10、第二螺栓;11、螺栓槽;12、工型槽;13、工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恩磊,未经齐恩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9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