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弦波逆变器智能温度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8803.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广;严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索尼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温州联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1 | 代理人: | 慈程麟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弦波 逆变器 智能 温度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正弦波逆变器智能温度控制电路,其主要特点包括设置在电路中用于识别逆变器CPU信号的散热智能控制FAN、用于调节散热系统工作功率的PWM控制芯片电路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热敏电阻RT1,还包括有警报及保护作用的辅助电路;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的逆变器电路,通过设置智能温度控制电路,散热智能控制FAN控制散热系统P1工作状态,相对于现有温控电路,多种状态切换实现高效节能静音,通过对温度的检测和逆变器负载功率变化,发出警报并关闭逆变器功率器件工作电路,直到散热系统P1成功将温度降低到阈值再自动开启,避免造成壳体过热烫伤用户,严重会引起火灾,导致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相关技术领域,涉及到正弦波逆变器智能温度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大力发展,使得脉宽调制控制的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功耗问题是制约能源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在高电压大功率应用场合,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受开关频率的影响,很难将开关损耗从根本上消除,而过高的功耗会导致开关器件过高的运行温度,在影响系统效率的同时,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逆变器在过温保护方面,仅采用热敏电阻,对逆变器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但作为散热装置的风扇的转速固定,造成的噪声大,而且不节能,其次一旦温控电路或热敏电阻失效,温控电路也会失效,会造成壳体过热烫伤用户,严重会引起火灾,导致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正弦波逆变器智能温度控制电路,其特点在于,该电路包括:
PWM控制芯片U1、散热系统P1、逆变器输出VCC、二极管D1、热敏电阻RT1、散热智能控制FAN以及若干三极管、滤波器和线间电阻;
逆变器输出VCC一端接逆变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U1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滤波器E2的一端;
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PWM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
滤波器E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一端,且与电阻R3连接端接地设置;
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逆变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热敏电阻RT1、连接PWM控制芯片U1的调节端;
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2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
散热系统P1的一端连接PWM控制芯片U1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来自PWM控制芯片 U1的输出信号以控制散热系统P1的工作速率,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
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用于接收及识别来自逆变器CPU信号的散热智能控制FA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级设置;
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用于对热敏电阻的状态进行监测,并设置有报警系统模块。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报警系统模块连接逆变器的电源电路设置,在报警系统模块工作后快速永久断开逆变器的输入电源。
通过上述方案的设置,所述散热智能控制FAN识别逆变器CPU给出信号,通过三级管Q1和三极管Q2控制P1的输入端2实现散热系统P1在逆变器低于额定功率工作状态时无需散热时,风扇保持静默省电节能又静音,当逆变器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逆变器CPU给出的信号正常启动散热系统P1工作,同时继续实时对比温度变化,当温度持续以上升趋势变化,散热系统P1加快风扇增加散热功率,当RT1检测温度超过预设阈值后,关闭逆变器功率器件,散热系统P1保持高功率运行,直至温度恢复正常,再开启逆变器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索尼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索尼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8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