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锻模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8579.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2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隆泰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模 修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锻模修复结构,将待维修锻模面下铣10~15mm,在铣后的表面通过焊接设置一层基底层,在基底层上通过堆焊设置一层硬度层,基底层与硬度层的高度和与下铣高度相同。本实用新型在不降低模具厚度的情况下,基底层选择硬度低的焊条焊接一层,起到缓冲的效果,避免模具打裂;硬度层的硬度高,避免变形,使模具的寿命成倍增加,维修后使用寿命长,能多次通过该结构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模修复结构,属于锻模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套锻模价格一般几万甚至十几万,传统的修复方法是均匀去除5~10mm,而后堆焊一种合金材料,这种办法修复两次以后就没办法再修复利用,甚至修一次以后就会打裂。如何解决锻模的修复使用,关系到企业成本和生产资料的重复利用问题,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锻模修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锻模修复结构,将待维修锻模面下铣10~15mm,在铣后的表面通过焊接设置一层基底层,在基底层上通过堆焊设置一层硬度层,基底层与硬度层的高度和与下铣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与硬度层的高度比为3~5:1。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由洛氏硬度HRC25的焊条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硬度层由洛氏硬度HRC60的焊条堆焊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降低模具厚度的情况下,基底层选择硬度低的焊条焊接一层,起到缓冲的效果,避免模具打裂;硬度层的硬度高,避免变形,使模具的寿命成倍增加,维修后使用寿命长,能多次通过该结构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锻模,2、基底层,3、硬度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锻模修复结构,将待维修锻模1面下铣10~15mm,在铣后的表面通过焊接设置一层基底层2,在基底层2上通过堆焊设置一层硬度层3,基底层2与硬度层3的高度和与下铣高度相同。
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在于,现有的维修是将锻模面去除5~10mm,而后以洛氏硬度HRC45~55的焊条堆焊出相同的高度,只有一层,这种结构修复两次以后,就没办法再修复利用,甚至修一次以后就会打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下铣深一点,利用两层不同硬度的结构层,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述基底层2与硬度层3的高度比为3~5:1。比如,下铣15mm,其中基底层高度3mm,而硬度层高度12mm。
所述基底层2由洛氏硬度HRC25的焊条焊接而成。
所述硬度层3由洛氏硬度HRC60的焊条堆焊而成。
本实用新型对于基底层和硬度层的焊条的洛氏硬度反差一定要大,否则无法实现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不降低模具厚度的情况下,基底层选择硬度低的焊条焊接一层,起到缓冲的效果,避免模具打裂;硬度层的硬度高,避免变形,使模具的寿命成倍增加,维修后使用寿命长,能多次通过该结构维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隆泰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淮北市隆泰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8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折叠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