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光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77963.6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贾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爱群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A61M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光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光输液器,包括一输液器主体,所述输液器主体包括一输液管路,在输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穿刺针、一输液针,在输液管路上还设置有滴加缓冲盒与控制盒;一除气组件,所述除气组件位于滴加缓冲盒的旁侧并与滴加缓冲盒相连,包括一除气管路,该除气管路的一端与内层滴加缓冲盒相连,同时在外层滴加缓冲盒上开有一容除气管路穿过的通孔,该除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排气腔相连,在除气管路上还安装有一截止组件;一设置在输液管路外侧的拆卸式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输液器主体、除气组件、拆卸式加热组件的设置,可以对滴加缓冲盒进行及时的排气,避免气体随着药物进入人体血液中造成危害,同时还能使得液体在输液管路中输送的过程中,对液体进行加热,以满足输液的温度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光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针、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而临床上有许多药物具有某些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光照下会吸收光能,发生分解、氧化等反应,导致药物成份发生改变,降低或失去应有的疗效;有关物质增加,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光变应性反应、光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些药物在生产制备、存储配送及输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避光措施。由于紫外区光线的能量最大,最容易使药物发生反应,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出了一种避光输液器,通过在管路中添加可以吸收紫外线的避光剂,从而避免药物发生分解。
目前,在市场上使用中的避光输液器在输液刚开始时,药液通过输液管路进入滴加缓冲盒,液体易将滴加缓冲盒内的气体向下排出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滴加缓冲盒下部的输液管路内,因此产生气泡,同时,因输液管路内壁的表面张力作用,输液管路的内壁易吸附少量的气泡,且排除由此产生的气泡过程较为困难,费时和烦琐,所产生的气泡如果进入患者体内,易造成气栓等危害。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前,必须人工将输液器导管内的气泡尽可能的排净,通常的人工排气的方法是:将穿刺针插入输液瓶塞后,先将滴加缓冲盒倒挂,同时用手挤捏滴加缓冲盒,使药液进入滴加缓冲盒内,待一定量的液体充满滴加缓冲盒后,才可能将大部分的气泡排除,这个人工排气泡的过程既烦琐又费时,不利于紧急输液和抢救病人;另外,在进行输液时,比如打点滴、静脉输液或是冬天输液时,可能需要对输液瓶中的液体的温度进行加热,而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热毛巾进行热敷,但是这种方式比较的麻烦,耗时长,而且对于温度的控制不太方便,尤其是针对需要紧急输液的病人来说,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光输液器,能够在排气的同时,同时能够方便使用人员观察滴加缓冲盒内的药物的剩余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光输液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输液器主体,所述输液器主体包括一输液管路,在输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穿刺针、一输液针,在输液管路上还设置有滴加缓冲盒与控制盒;
一设置在输液管路外侧的拆卸式加热组件,所述拆卸式加热组件包括一加热盒,该加热盒由一盒体以及与盒体插接配合的盖板共同组成,所述盒体为一侧端开口的空心长方体结构,在盒体内安装有加热丝、电池,所述盒体上位于开口处还设置有容输液管路穿过的U形槽组,所述U形槽组一共有两组,分布在盒体的两侧,每组U形槽组由沿着盒体的侧边方向并列分布的数个U形槽共同组成,且两组U形槽组错开分布,所述输液管路从两组U形槽组中的各个U形槽中依次穿过,从而使得输液管路置于盒体内的一段呈S形状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爱群,未经贾爱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77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