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66373.3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柴华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巨翔管件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14;F02M35/024 |
| 代理公司: | 宁波慈恒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9 | 代理人: | 刘世勇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冷进 气管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具体涉及中冷进气管总成领域,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底部与第一弧形槽卡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吸音棉,利用第一吸音棉对气体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使噪音大大降低,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分开,将第一吸音棉拿出进行清洗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进气管总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增压、中冷作为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发动机的开发中,在车辆设计中,对中冷器与增压器之间的连接管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中冷器进气管是作为连接增压器和中冷器的重要管路,经增压器增压后的高温高压气体由中冷器进气管进入中冷器前会产生一定的泄气噪声。目前的中冷器进气管为普通的圆筒管,按管路结构可分为全胶管和复合管两类,全胶管为整根橡胶软管,橡胶的吸噪能力低于塑料材质,其吸噪能力不好;复合管由第一橡胶软管、第二橡胶软管和塑料硬管组成,复合管即使采用了吸噪能力高于橡胶的塑料硬管,但其吸噪能力仍然有限,在降低增压器的泄气噪声方面也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噪声抑制效果仍然欠佳,噪声可以通过发动机舱传入乘员舱,对整车的性能要求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造成驾乘人员对噪声的抱怨,影响舒适性,现在大部分进气管通过在第一橡胶管与第二橡胶管之间设置带有吸频腔的塑料硬管,用于吸收噪音。
但是这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在实际运用时,高温气体进入到吸频腔内,气体中的杂质容易留在吸频腔内,难以清理。
因此,发明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吸音棉,利用第一吸音棉对气体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使噪音大大降低,并且上壳体与下壳体可以分开,将第一吸音棉拿出进行清洗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冷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螺纹连接有消音组件,所述消音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半螺纹孔,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下壳体内壁表面远离第一弧形槽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过滤网底部与第一弧形槽卡接,所述第二弧形槽内部设有第一吸音棉,所述第一吸音棉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吸音棉一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第一吸音棉底部与第二弧形槽卡接,所述下壳体顶部设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顶部一侧与上壳体底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过滤网对应的上壳体内壁表面开设有第三弧形槽,所述过滤网顶部与第三弧形槽卡接,所述第一吸音棉对应的上壳体内壁表面开设有第四弧形槽,所述第四弧形槽与吸音棉顶部卡接,所述上壳体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半螺纹孔。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螺纹孔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半螺纹孔横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半螺纹孔与第二半螺纹孔组成圆形螺纹孔,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外壁一侧均固定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气管一侧通过外螺纹与圆形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一侧通过外螺纹与圆形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外壁一侧固定设有两个第一长板,所述第一长板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一侧外壁上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长板,所述第二长板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长板与第二长板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音棉外侧套设有环形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巨翔管件汽配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巨翔管件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6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业务资产安全综合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步进式推钢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