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64676.1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6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禹;史文军;万夕和;沈挥;黎慧;王李宝;乔毅;蒋葛;成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对虾 养殖 水面 自动 打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浮膜泛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浮于水面的有机质层,它会阻碍水与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还会消耗氧气,产生有害物质,增加养殖风险。由于浮膜出现的不确定性和持续性,以及其危害作用产生的滞后性,业界普遍忽视了对浮膜的处理,目前行业内暂无廉价、环保、省力的浮膜去除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打捞方式、气提原理和自动转向技术,对水面浮膜进行持续地自动打捞分离。配合拦隔的使用,还可大大提高浮膜打捞效率,增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本装置为水产养殖中浮膜的打捞和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膜自动打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上浮膜自动打捞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浮膜泛指水产养殖过程中,死亡的藻类、有机质等上浮聚集形成的一层薄膜。在充气条件下,气泡表面张力可使死藻与水中各种有机质碎屑聚合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更厚的浮膜层。浮膜会在水体的各种变化中不断浮出水面,或者沉入水中。
浮膜对水产养殖主要有两方面危害。一方面,大量浮膜覆盖于水体表面,阻碍了水和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浮膜中的死藻和有机质碎屑分解时,需大量耗氧,产生大量氮和磷,而且,沉入水底的浮膜,会在水底形成氧债,大大增加了养殖风险。浮膜作为养殖水体自行分离出的有机质聚集体,及时去除,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池塘有机质含量,降低养殖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由于浮膜出现的不确定性和持续性,以及其危害作用产生的滞后性,养殖户大多忽略了对浮膜的处理,或仅以人工捞取的方式去除浮膜,但效率低,效果差。行业内也还没有出现廉价、环保、省时、省力的自动去除浮膜的物理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物理打捞方式和气提原理,分离并收集水面浮膜,研制出一种用于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对虾小棚养殖水面浮膜自动打捞装置是由打捞螺旋桨(1)、浮膜收集器(2)、浮膜储存器(4)、反气举(8)和拦隔(17)组合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螺旋桨(1)通过中轴(5)和传动杆(7)与电机(6)相连,浮膜收集器(2)通过旋转卡扣(3)与浮膜储存器(4)相连。
所述浮膜收集器(2)上设浮膜收集槽(14),与反气举气孔面(9)相连。
所述浮膜储存器(4)前端内部设置电源(10),后端为浮膜储存舱(12),侧面设浮膜储存器出水孔(13),上面设浮膜收集槽顶盖(19)。浮膜储存器(4)底部中间设置水流导向槽(15)。
所述电机(6)位于旋转卡扣(3)下方与浮膜收集器(2)相连,上设螺旋桨。
所述反气举(8)位于旋转卡扣(3)上方,其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气泡发生装置(16)、反气举气孔面(9)和“U”型管道(18)。
所述“U”型管道(18)上设反气举出水孔(9),进口与浮膜收集槽(14)相通,出口位于浮膜储存舱(12)上方。
所述拦隔(17)为长条形布片,两端设置金属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成本低廉。
2.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浮膜不间断自动打捞。
3.打捞螺旋桨的结构,可以在打捞起浮膜的同时,把部分表层水打捞进来。这部分水中富含大量有机质,是在打捞过程中,水体受到搅动时,浮膜富集的有机物重新破散到水体中导致的。经过反气举的气提作用,可重新分离出这部分有机物,并排除多余的水,提高了浮膜打捞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4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及可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内循环氨基酸液体肥料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