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62247.0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尹军;余红;刘素蓉;黄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61009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吸引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包括:吸引头、万向管及连接管;所述吸引头为漏斗结构,所述吸引头收口端与所述万向管一端相连接,所述万向管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套环、U型顶板、弹簧及U型底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引器连接管的圆形接头改为漏斗形,增加吸引面积,使之能快速有效吸收手术室中电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促进职业防护效果,同时通过在连接管上设置固定结构,能够直接将其固定于电刀上进行工作,无需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拿取操作,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
背景技术
高频电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在距切割点2cm处及距切割点30cm处影响最为明显,距切割点 2cm处及距切割点30cm处已经达到了重度和中度污染标准。根据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报告,美国大约有5万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等手术人员长期暴露在电刀、超声刀等能量源仪器产生的烟雾中,术中高频电刀产生的烟雾组成成分为气溶胶微粒,直径0.3~2.5μm可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在电外科烟雾环境中,有近 60% 的人出现过呼吸气促、呛咳、结膜充血、皮肤过敏、头晕头痛、心理焦虑等生理心理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例如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包括:吸引头、万向管及连接管;
所述吸引头为漏斗结构,所述吸引头收口端与所述万向管一端相连接,所述万向管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套环、U型顶板、弹簧及U型底板;
所述套环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U型顶板设置于所述套环上,所述U型顶板开口端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U型底板开口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弹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环与所述连接管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U型顶板内及U型底板内对称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U型底板两侧壁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吸引器连接管的圆形接头改为漏斗形,增加吸引面积,使之能快速有效吸收手术室中电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促进职业防护效果,同时通过在连接管上设置固定结构,能够直接将其固定于电刀上进行工作,无需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拿取操作,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良型吸引器连接管的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吸引头;2、万向管;3、连接管;4、套环;5、U型顶板;6、弹簧;7、U型底板;8、防滑垫;9、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62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生儿乳爬辅助带
- 下一篇:一种钢筋定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