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54724.9 | 申请日: | 2020-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4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林;安康;张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港航勘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3/02 | 分类号: | G01R33/02;G01R1/02;G01V3/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洋 磁力 磁性 可调 配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包括海洋磁力仪拖体,海洋磁力仪拖体上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仓、配重棒、封闭端和锁紧扣,所述配重棒与配重仓连接,所述封闭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配重仓的两端,所述封闭端通过锁紧扣与所述海洋磁力仪拖体连接。本实用新型重量均匀分布于仪器拖体上,无需不断调节配重体位置进行测试来保证拖体姿态的稳定性,磁力测量时可以减少工作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磁力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海洋磁力仪可调配重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磁力测量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例如沉船残骸的探测清障、管道管线探测等,为了比较清晰地探测到磁异常,往往需要海洋磁力仪下沉一定深度,距目标体距离尽量近,因此需要配重装置。
现有水下设备的配重装置技术主要是设置配重块轨道,轨道通过卡箍或螺栓等方式与水下设备固定,通过调节配重块位置使水下设备姿态稳定进行下沉,此类配重装置只是考虑了仪器的姿态稳定和下沉效果,由于轨道、支架及固定连接等大部分器件为铁磁性材料,不适用于海洋磁力仪,且结构稍显复杂。
现今海洋磁力测量一般采用距海洋磁力仪10m左右拖缆处加配重物来达到下沉的目的。这种做法由于配重物未直接作用于仪器拖体,所以对船速要求较高,下沉效果一般,工作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包括海洋磁力仪拖体,海洋磁力仪拖体上设置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包括配重仓、配重棒、封闭端和锁紧扣,所述配重棒与配重仓连接,所述封闭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配重仓的两端,所述封闭端通过锁紧扣与所述海洋磁力仪拖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仓包括左仓体和右仓体,左仓体和右仓体通过螺杆连接,左仓体和右仓体为相同结构以及材质,对称连接即可。
优选的,所述左仓体和右仓体上分别设置有配重仓室,所述配重棒和封闭端分别与配重仓室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仓室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设置在左仓体和右仓体上。
优选的,所述配重棒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配重仓室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封闭端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通过螺杆连接,左壳体和右壳体的一侧分别设置嵌插杆,该嵌插杆与配重仓室对应设置,左壳体和右壳体为相同结构以及材质,对称连接即可。
优选的,所述嵌插杆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封闭端内部为中空圆柱形,外侧呈弧线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洋磁力仪的非磁性可调配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重量均匀分布于仪器拖体上,无需不断调节配重体位置进行测试来保证拖体姿态的稳定性,磁力测量时可以减少工作内容;另外,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于仪器拖体上,增加仪器下沉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不安装配重棒时,自身重力等于海水浮力,即单独安装于仪器拖体上时,不对仪器拖体产生竖直方向上的附加力,便于进行配重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重仓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重仓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棒纵向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港航勘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港航勘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4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保温隔音防水卷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