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超重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53970.2 | 申请日: | 2020-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41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家松 |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23/06;G01G2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超重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凹形架,凹形架上端开有缓冲槽,且缓冲槽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导轨,缓冲槽内壁左右两端的下侧呈前后分布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缓冲弹簧,左右两端的缓冲弹簧之间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且承重板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轮,承重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开关,压力传感器右端相接有电线,且电线末端贯穿出凹形架;通过第一弹簧缓冲杆和第二弹簧缓冲杆的缓冲性,可以防止压力传感器被压损,保证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结合缓冲弹簧及复位弹簧的弹性,利于提高装置的整体减震性能,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超重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现目前的桥梁超重报警装置,当汽车经过桥梁时,为了防止汽车超重,因此就需要安装超重的报警装置,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汽车的重量进行检测,但是汽车是直接下压压力传感器的,由于没有对压力传感器较好的缓冲结构,导致压力传感器很容易损坏,而且报警装置的减震缓冲性能不佳,也会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超重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报警装置的容易被压损,报警装置的减震缓冲性能不佳,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超重报警装置,包括凹形架:
所述凹形架上端开有缓冲槽,且所述缓冲槽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缓冲槽内壁左右两端的下侧呈前后分布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缓冲弹簧,左右两端的所述缓冲弹簧之间固定连接有承重板,且所述承重板下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轮,所述承重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开关,所述压力传感器右端相接有电线,且所述电线末端贯穿出凹形架,所述电线末端相接有警报器,所述承重板上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二弹簧缓冲杆,若干根所述第二弹簧缓冲杆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板,且所述支板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支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一弹簧缓冲杆,且所述支板上端通过第一弹簧缓冲杆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端相接有橡胶板,且所述支板左右两端均开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末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缓冲腔滑动连接,且所述缓冲块末端延伸出所述缓冲腔,所述缓冲块末端转动连接有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导轮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所述导轮沿着导轨左右滑动,所述承重板与所述缓冲槽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弹簧开关的正上方,且所述弹簧开关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串联,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所述警报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板与所述缓冲槽活动连接,且左右两端的所述滑轮分别与所述缓冲槽的左右两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与所述缓冲槽活动连接,且所述橡胶板上端延伸出所述缓冲槽,所述橡胶板上端呈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弹簧缓冲杆的缓冲性,起到初步减震缓冲的效果,当第一弹簧缓冲杆达到压力临界点时,第一弹簧缓冲杆就会带动支板下移,此时第二弹簧缓冲杆则起到二次减震缓冲的效果,当压块挤压弹簧开关时,此时说明桥梁达到了超重的预设值,从而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超重的压力值进行测出,再由警报器发出声响并报警,而第二弹簧缓冲杆的弹性可以防止压力传感器被压损,保证了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导轮的左右滑动,结合缓冲弹簧及复位弹簧的弹性,减少装置左右产生的振幅,且通过滑轮的上下滑动,保证了支板在上下活动时的稳定性,并提高装置的整体减震性能,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家松,未经杨家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3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