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50347.1 | 申请日: | 2020-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3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翟丽霞;吴士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奥能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包括固定于三脚架上的壳体,壳体上后端位置安装有顶端铰接的显示板,显示板底部与壳体之间设有斜撑架,所述壳体上前端位置安装有红外摄像头与光学摄像头,壳体上顶部靠近前端位置还安装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红外摄像头、光学摄像头以及显示板均与壳体内安装的CPU相控制连接,壳体内还安装有与CPU相连的电源模块、自然光补正模块、图层合并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结构设置巧妙,且布局合理,利用三维构图对拍摄的多范围多角度的红外图以及光学图像进行三维构图尝试,三维图更加能反应出变电站的立体温度分布情况,对日常管理维护监控更有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电压等级的升降处理,为电力稳定供应提供重要支持。变电站内运行着大量的设备和仪器,包括变压器、断路器、刀闸、避雷器、电容器、开关设备等。这些设备稳定运行保障变电站正常运转。由于变电站内的电压和电流较高,因此在经过电气设备时,会造成设备温度的升高,并且变电站不间断运行,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会使温度升高。随着设备温升的延长,温度超限处因发热而加大设备氧化程度,进而引起燃烧、爆炸甚至设备损坏或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中,要求对变电站内设备的温度进行定时监测。
长期以来对于测量电气设备结点发热温度,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测试手段,测温时人工手持测温器进行红外非接触式测温,这种测温方式单次测温范围有限,且不能够很好的反馈出变电站整体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人们只能被动式的去检测并对超温设备进行降温处理,缺乏有效的前瞻性以及预防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电站用检测设备,包括固定于三脚架上的壳体,壳体上后端位置安装有顶端铰接的显示板,显示板底部与壳体之间设有斜撑架,所述壳体上前端位置安装有红外摄像头与光学摄像头,壳体上顶部靠近前端位置还安装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红外摄像头、光学摄像头以及显示板均与壳体内安装的CPU相控制连接,壳体内还安装有与CPU相连的电源模块、自然光补正模块、图层合并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同时与红外摄像头、光学摄像头、显示板和红外感应器相电连,自然光补正模块同时与红外感应器和红外摄像头以及光学摄像头相电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图层合并模块包括图形对照单元、图形叠合单元、三维构建单元和图层分析单元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上对应红外感应器前后两侧位置分别开设有凹槽,凹槽内侧壁上连接有橡胶块,凹槽内设有抵至橡胶块的条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条柱在红外感应器的前后左右四侧位置均匀设置,条柱对太阳的直射光进行遮挡,避免对红外感应器产生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条柱上朝向红外感应器一侧设有铝膜,可以反射太阳直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红外摄像头与光学摄像头对采温范围进测温的同时拍摄光学图像,测温时对变电站多角度进行测温即可获取多角度大范围的温度图以及光学图像,再进行图像合并后,从而获得变电站的整体温度分布图,了解不同层次的温度情况,有利于提前发现超温点,提前进行预防准备,有利于对变电站设备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在红外摄像头进行红外拍摄时,先由红外感应器测量空间红外辐射值,通过对空间内的太阳等外在红外辐射进行剔除补正,使得红外摄像头拍摄出的温度更加稳定精确,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均可使用,且受天气影响幅度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奥能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奥能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50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