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40340.1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3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师弘;贺新;李红;杨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师弘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3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保护 气囊 腹腔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针管芯体和针管壁,针管芯体轴向贯穿针管壁,且针管芯体的一端连通有针头,针管芯体和针管壁之间设置有充气管,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微型气囊,微型气囊与针头的侧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腹腔穿刺针能够防止针头损伤人体的内脏器官,同时,也可以避免弃置的针头刺伤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属于穿刺针技术领域,具体为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
背景技术
腹腔穿刺针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材,用于穿刺皮肤、腹膜,以进一步引导导丝、导管、等进入体内,进行腹腔有创操作的金属针。临床上常应用于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腹腔热灌注术等操作。目前的腹腔穿刺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人体内器脏与皮下组织距离较近的部位,穿刺针在穿过皮层后容易损伤人体内脏、器官;
2、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其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穿刺针的长度较短很难穿透;且难以准确测量腹壁厚度,更容易损伤患者脏器;
3、腹腔穿刺针在使用后被弃置,容易刺伤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穿刺针容易损伤人体内器脏、不能适用所有体质的人以及被弃置后容易刺伤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包括针管芯体和针管壁,所述针管芯体轴向贯穿针管壁,且所述针管芯体的一端连通有针头,所述针管芯体和针管壁之间设置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微型气囊,所述微型气囊与针头的侧部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型气囊有多个,且多个微型气囊绕针头一周。
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型气囊距离针头上针尖的距离为0.5~1.0㎜。
进一步限定,所述针管芯体上设置有刻度标尺。
进一步限定,所述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与针管壁的顶端平齐。
进一步限定,所述针管壁的侧壁上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限位旋钮,所述限位旋钮的旋进端穿过针管壁顶在针管芯体上。
进一步限定,所述针管芯体和针管壁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针管芯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穿过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可沿着针管壁的内壁滑动。
进一步限定,所述滑动块的长度与针管壁的长度之比为1:2~5。
进一步限定,所述针管芯体上与针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针管芯体抽送块,所述针管芯体抽送块为椭球形,所述充气管上的非微型气囊与针管芯体抽送块接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带有保护气囊的腹腔穿刺针上针头的侧部连接有微型气囊,微型气囊与充气管连通,在使用时,当针头穿过皮层,旋转针管芯体抽送块将充气管的充气端露出,通过充气管给微型气囊内充气,充满气的微型气囊可以将皮下组织附近的人体内器脏推开,然后在慢慢地将针头往里面推,这样能够达到保护人体内器脏的目的,防止内器脏损伤;在治疗完毕后,可通过充气管将微型气囊内的气体排出,将针头拔出,拔出针头后再次给微型气囊充气,再弃置,这样可以防止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刺伤。
2、在针管芯体上设置有刻度标尺,在针管芯体上与针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针管芯体抽送块,同时在针管芯体和针管壁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长度与针管壁的长度之比为 1:2~5;通过刻度标尺、针管芯体抽送块和滑动块能够很好的把握针头刺入皮下组织的尺寸精度,滑动块在针管壁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能够保证穿刺针的穿出长度,适用任何体质的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师弘,未经师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03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前处理液槽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逃生背包中的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