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带压应急堵漏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8643.X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1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锋;张杰;商德民;阮桢;王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F16J15/14;F16G11/12;F15B11/08;F15B21/00;B60P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组合式 应急 堵漏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带压应急堵漏工具,主要包括:堵漏模块和绳具拉紧‑锁止机构,所述绳具拉紧‑锁止机构和堵漏模块通过绳具进行连接,将堵漏模块与泄漏处进行贴近,通过绳具拉紧‑锁止机构的推动将堵漏块压紧在筒体的泄漏处,进而形成封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带压应急堵漏工具及方法,在绳具拉紧‑锁止机构上设置了夹爪,其可以无需借助扳手等工具,手动即可实现夹爪对绳具的锁止和松开,避免了绳具发生断裂,效缩短泄漏口的封堵时间;其次增加了堵漏块的高度,能够更有效的起到封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堵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带压应急堵漏工具。
背景技术
带压槽罐车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主要方式。由于侧翻、追尾、剐蹭,介质腐蚀、焊接缺陷、密封材料的损坏等因素的影响,槽罐车极易发生破损,从而引起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燃烧、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无法控制的损失。筒体是槽罐车发生破损的主要部位。针对带压槽罐车筒体泄漏事故,消防员一般采用捆绑式堵漏工具进行应急封堵。捆绑式堵漏工具主要由堵漏块(或堵漏模块)、绳具(钢丝绳、绑带)、绳具拉紧-锁止器、动力源及其附件等组成,其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堵漏块压紧在泄漏部位;其次将绳具捆绑到筒体上,其中绳具一端放置于堵漏片外侧凹槽内,另一端安装于绳具拉紧-锁止器上;再其次将动力源及其附件与绳具拉紧-锁止器相连,随后驱动动力源拉紧绳具,直到不再泄漏为止;最后操作绳具拉紧-锁止器,限定绳具位置,并移除动力源及其附件。
绳具拉紧-锁止机构和堵漏模块为捆绑式堵漏工具的关键部件,在现有技术中,绳具拉紧-锁止机构需要用压紧螺钉来锁止绳具,因此在进行堵漏操作时,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反复拧紧或松开压紧螺钉,不但耗时长,还容易导致绳具断裂。
其次,现有堵漏块110在外端面设有与绳具500配合的凹槽,在内端面粘贴堵漏胶330或密封垫320。虽然在部分泄漏场景下该类堵漏块110能实现应急封堵,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一是未考虑堵漏块110所需高度。捆绑式堵漏工具在工作时,为了尽可能将绳具500拉力转变成压紧力,堵漏块110与绳具500之间的夹角θ(如图2所示)应尽可能小。为达到上述目标,堵漏块110与绳具500接触位置与泄漏之间需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此外,受筒体附件410影响,部分泄漏点,如泄漏点B(如图2所示),在堵漏时也需要堵漏块110具有一定高度,从而才能保证绳具500与堵漏块110接触上。二是安装于凹槽里的绳具500在拉紧时会发生滑移,导致堵漏模块也发生滑动。三是因缺乏操作附件,在泄漏介质喷射压力作用下,操作人员难以将堵漏块110压紧在泄漏部位。
由此可见,如何能够避免锁止引起的绳具断裂,提高堵漏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捆绑式堵漏工具在使用时所存在的绳具易断裂,堵漏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捆绑式堵漏工具,其可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式带压应急堵漏工具,主要包括:堵漏模块和绳具拉紧-锁止机构;所述绳具拉紧-锁止机构和堵漏模块通过绳具进行连接;所述堵漏模块是由堵漏组件、加高组件和密封组件,所述加高组件、堵漏组件和密封组件依次配合设置;所述密封组件可在所述加高组件和堵漏组件的作用下压紧在筒体的泄漏处,进而形成封堵;所述绳具拉紧-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块,拉紧器,液压软管及其附件和手动液压泵,其依次配合设置;所述锁止块包含滑块,夹爪;所述滑块安装在锁止块两侧的凹槽内;所述夹爪中心设有穿绳通道并安装在锁止块上端面两侧的安装孔上,用于手动固定绳具。
进一步地,所述堵漏组件主要包括一堵漏块,所述堵漏块上端面还设置有若干轴承;所述若干轴承在堵漏块上端面的分布使绳具对堵漏块的压紧力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8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酸缓释的口服益生菌晶球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中医诊疗用药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