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弹性压管结构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7053.5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28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阳波;刘振;陶海军;施俊;陈智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执先智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2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覃族 |
地址: | 410129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结构 滚轮 直线 蠕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弹性压管结构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包括防回流装置、软管组件和直线泵体组件。所述防回流装置和直线泵体组件通过泵壳穿设在机器台面板上;所述直线泵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软管组件和防回流装置;所述直线泵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和压管组件,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和压管组件保持同步升降运动;所述压管组件采用柔性传动连接结构,所述压管组件包括压管驱动组件和压管滚轮组件,在压管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压管滚轮组件挤压软管组件以完成流体输送;所述防回流装置、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和压管组件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组件驱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能够有效提升软管使用寿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蠕动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弹性压管结构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蠕动泵中,软管的磨损及其使用寿命会直接影响蠕动泵的计量精度,如何减少磨损以提高软管这一易损部件的使用寿命,是蠕动泵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采用双滚轮挤压软管的方式代替原有蠕动泵单面挤压软管的方式,滚动摩擦大大的减小了软管的摩擦磨损,使得软管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每个泵体组件的运动都是由单独的原驱动力进行控制,而压管部分的驱动力则是由一个原驱动力在压管组件的多个部件之间进行传递。在蠕动泵设备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各部件的加工精度误差、装配配合误差等误差的叠加,导致各组滚轮的位置存在一定差异。而在压管动作时每组滚轮所受到的动力和运动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就会导致有的滚轮正好压紧软管,而有的软管却并未被压紧或是已经过压,滚轮对软管的压紧程度不一致也就造成各组软管磨损差异较大,导致软管使用寿命长短也参差不齐,最终难以发挥每组软管使用寿命的最大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能够有效提升软管使用寿命的带柔性压管结构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弹性压管结构的双滚轮直线式蠕动泵,包括:防回流装置、软管组件和直线泵体组件;所述软管组件安装在直线泵体组件的一侧,所述防回流装置安装在直线泵体组件的另一侧,用于压紧和松开软管组件;所述直线泵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和压管组件,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与压管组件进行同步往复直线运动;所述压管组件采用柔性传动连接结构,所述压管组件包括压管驱动组件和压管滚轮组件,所述压管滚轮组件包括双滚轮结构,在所述压管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压管滚轮组件的双滚轮结构挤压软管组件以完成流体输送;所述防回流装置、所述直线往复运动模组和压管组件分别独立设置了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泵壳安装在机器台面板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管驱动组件包括压管驱动动力部件和依次连接的压管摆杆、压管中间连杆和压管连杆;所述压管摆杆与压管驱动动力部件的输出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管滚轮组件包括压管升降轴、滚轮安装座和压管滚轮;所述压管升降轴的一端与滚轮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压管驱动组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管升降轴的一端穿设在滚轮安装座上,另一端通过压管摆杆套与压管连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轮安装座上设置有对称结构的主动摆杆和成对设置的从动摆杆、成对设置的滚轮轴和成对设置的压管滚轮;所述主动摆杆设置在所述压管升降轴端部;所述从动摆杆的一端与主动摆杆连接,另一端穿设在滚轮轴上;所述滚轮轴远离从动摆杆的端部设置有压管滚轮,所述压管滚轮用来与软管组件配合以进行挤压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通过弹性部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管摆杆套与压管连杆通过弹性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执先智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执先智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7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