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29465.4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5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国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齐军彩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压铸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涉及镁铝合金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设置有滑槽。解决了现有的镁铝合金压铸件用的夹持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能对镁铝合金进行自动的夹持,降低了压铸的效率,同时夹持的效果较差,不利于镁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镁铝合金是合金中的一种,一般密度在1.8g·cm-3左右,镁和铝的合金的低密度使其比性能提高,镁铝合金具有很好的强度、刚性和尺寸稳定性,由于镁的密度小,它的合金也以质轻著称。例如,20℃时的弹性模量为45Gpa,比铝(70Gpa)和Ti(120Gpa)的低,但三者的比弹性模量相同(~26Gpa),镁和镁合金质量小的特点,使其在交通运输、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镁铝合金压铸件用的夹持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能对镁铝合金进行自动的夹持,降低了压铸的效率,同时夹持的效果较差,不利于镁铝合金压铸件的成型,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具备可以自动对镁铝合金进行夹持,增加压铸的效果与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镁铝合金用的压铸夹持装置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以自动对镁铝合金进行夹持,增加压铸的效果与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卡块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卡块的一侧设置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的底部通过滑槽与底板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块的底部通过滑槽与底板之间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凸块的数量为两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凸块之间相适应,所述凸块的一侧与第二卡块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实现可以自动对镁铝合金进行夹持,增加压铸的效果与效率,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压铸的镁铝合金放置于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然后同时启动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使得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同时转动,通过第一套管与第一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套管带动第一卡块对合金进行夹持,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二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第二套管带动第二卡块对合金进行夹持,然后再进行压铸,可以防止镁铝合金在压铸时会变形,增加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镁铝合金压铸件的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国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国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9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换热器的尾部支撑结构
- 下一篇:外壳和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