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26528.0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蓉;刘居莉;陆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郭璐 |
| 地址: | 55000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验 交叉感染 试管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包括试管架外壳,所述试管架外壳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一密封盖,所述试管架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试管存放筒,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密封盖,所述试管存放筒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试管卡槽,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活动铰接,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第二密封盖远离第一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附条。本实用新型的试管架能将多个试管之间进行有效隔离,防止检验前的交叉感染,密封效果好,方便操作,同时便于移动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管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检验科上在给病人进行检验时,大多将检验试管统一放置在试管架上,如尿检时,需要病人自我提取尿液并放置在试管架上,从而造成试管外壁常被污染,而现有的试管架主要由架体和定位孔构成,这样造成试管架通常为裸露式结构,多组试管彼此相邻,部分受污染试管容易对周边试管造成二次污染,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为保障检验的准确性,因此,我们提出了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包括试管架外壳,所述试管架外壳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一密封盖,所述试管架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试管存放筒,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密封盖,所述试管存放筒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撞块,所述防撞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试管卡槽,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表面一侧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密封盖活动铰接,所述试管存放筒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磁条,所述第二密封盖远离第一铰链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附条,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一端设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一密封盖的另一端活动铰接有锁扣,所述第二密封盖的下表面固定粘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提柄。
优选的,所述试管架外壳靠近锁扣的一侧外壁顶部位置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锁扣相适配的扣座。
优选的,所述试管存放筒的内表面开设有试管存放腔,且试管存放腔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防撞块为硅胶垫,且防撞块呈外方内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盖靠近操作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条。
优选的,所述提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且防滑凸块的形状呈半球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试管架外壳、第一密封盖、试管存放筒、第二密封盖,可以将多个试管之间进行有效隔离,从而防止检验前的交叉感染,通过设置第一铰链、磁条、吸附条和操作条,方便人们对试管存放筒的开启与关闭;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防撞块、试管卡槽,让试管卡槽卡套在试管的底部外表面,从而将试管有效固定在试管存放筒内,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使得各个试管之间的密封性更好,通过设置提柄,可以方便人们对试管架的移动与携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试管架能将多个试管之间进行有效隔离,防止检验前的交叉感染,密封效果好,方便操作,同时便于移动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检验科防交叉感染的试管架的防撞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6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