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控制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4643.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4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梦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浩云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胡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可视化 系统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控制柜,涉及控制柜技术领域,包括控制箱和设置在控制箱底部的连接缓冲组件,连接缓冲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控制箱两侧边的边缘处的补偿座,两个补偿座在控制箱底面对称设置;其中,补偿座呈长方体状,补偿座由设置在上侧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下侧的第二支撑板、设置在左侧的第一缓冲板以及设置在右侧的第二缓冲板组成,第一支撑板、第一缓冲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缓冲板依次连接固定一体并且四者之间形成缓冲安装通道,缓冲安装通道底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正对第一螺纹孔的安装通口。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效率高和缓冲减振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增长,信息可视化需求急剧扩大,特别是一些监控中心、指挥中心、调度中心等重要场所,大屏可视化系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设施,而大屏可视化系统作为显示工具,不仅仅是将图像、数据信号传输到大屏幕上显示给用户,而是需要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分析和直观的展示,帮助管理决策人员发现数据背后的关系和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电器元件来进行辅助搭建,其中,控制柜也是大屏可视化系统搭建的核心设施。在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搭建过程中,控制柜经常需要进行固定拆装,在多次拆装过程中会让控制柜的固定结构易损,而且现有控制柜固定牢靠后拆装十分不便;由于需要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分析,造成控制柜内部搭线和元器件过多,产生热量过高,这样一来需要增加散热风扇,但是散热风扇会产生大量振动,造成固定结构以及内部大量元器件的松动,在经常性的拆装后,让控制柜本身的固定结构更加容易损坏,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控制柜,能够补偿削弱振动,提高拆装效率,同时可任意更换连接固定结构。
一种用于大屏可视化系统的控制柜,包括控制箱和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底部的连接缓冲组件,所述连接缓冲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箱两侧边的边缘处的补偿座,两个所述补偿座在所述控制箱底面对称设置;其中,所述补偿座呈长方体状,所述补偿座由设置在上侧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下侧的第二支撑板、设置在左侧的第一缓冲板以及设置在右侧的第二缓冲板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缓冲板依次连接固定一体并且四者之间形成缓冲安装通道,所述缓冲安装通道底面开设有穿通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正对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安装通口。
具体地,控制箱侧壁向下延伸并形成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面。控制箱底部形成连接架,能够对振动进行初步缓冲补偿,从而提高减振能力。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顶面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架底面宽度,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面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架底面长度。连接架与第一支撑板顶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支撑板顶面面积,一方面能够保证支撑架上的振动能够全部传输至补偿座上,另一方面能够让缓冲安装通道对第一支撑板上接收的振动进行充分缓冲减振。
具体地,第一缓冲板正对所述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正对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缓冲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不相连。第一支撑板并未连接第二缓冲板,从而让直接接触连接架的第一支撑板能够进行一定幅度的扭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连接缓冲组件的缓冲减振效率和效果。
具体地,连接架底面右端与第一支撑板顶面右端相互重合。连接架底面设置在第一支撑板顶面边缘上,提高第一支撑板的最大振动幅度,从而提高了连接缓冲组件的最大减振程度。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顶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面尺寸。通过形成类似梯形的结构,能够提高整个连接缓冲组件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浩云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浩云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4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