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开挖车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2359.3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庄;胡俊;黄吉俪;刘文博;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1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领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6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 开挖 车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开挖车站结构,其上下两层分别设置四个导洞,其中上层导洞中有一先行导洞,利用先行导洞作为管幕打设的工作空间,先行导洞和四个下部导洞上方无管幕支护,设有初期支护且为拱顶直墙结构,导洞作为边桩、中柱钢管柱的工作空间,在管幕打设完成后,上层其余三个上部导洞采用平顶直墙结构开挖。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缩短了地铁施工的工期,节约时间成本,管幕洞桩暗挖法具有结构安全性高、地层变形控制效果好、结构形式灵活、对环境设施影响极小等优势,具有极强的实际使用价值,可广泛应用到相关工程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开挖车站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常规的施工工序为先施工车站后施工隧道,先建设车站,车站具备相应条件之后才可以对盾构隧道实施施工。由于城市中心区拆迁工作难度大,拆迁缓慢,不能按时拆迁交地,因此导致地铁车站区间不能按计划工期施工,甚至严重滞后,影响整体施工进程。因此采用“先隧后站”的方法,先施工隧道,待具备施工车站条件时再施工车站。常规的“先隧后站”方法是结合明挖法或矿山法进行盾构掘进。这两种方法有较明显的缺点:矿山法施工进度慢,建设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耗用劳力多;明挖法对地面建筑以及地下管线影响大,需要开挖较大面积土方,大大增加了施工作业量。因此急需一种既能保证不影响上部建构筑物及地下管道等环境设施,又能保证施工进程的开挖车站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开挖车站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稳固、使用效果好,保证环境设施不受施工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先隧后站管幕洞桩法开挖车站结构,结构底部设置有四根条形基础,其上分别设置四个下部导洞,每个下部导洞外侧顶部设有一层初期支护。相邻的下部导洞之间设置有横通道,横通道与条形基础之间设有底板,两端下部导洞内部远离结构中轴线一侧分别设置有一排边桩,边桩内侧为侧墙,侧墙分为上下两段,中间设有一层中板,中板上侧的侧墙为站厅层侧墙、中板下侧的侧墙为站台层侧墙,边桩顶部设有桩顶冠梁,中间两个下部导洞中设有底纵梁,底纵梁与下部导洞内侧底部之间设有一层防水层,底纵梁上设有钢管柱,钢管柱顶部设有中柱顶纵梁,整体结构左上侧设有一先行导洞,先行导洞外侧顶部设有一层与下部导洞顶部相同的初期支护,先行导洞右侧设有三个上部导洞,相邻的上部导洞之间设有扣拱二衬,上部导洞外侧顶部设有一层管幕施做超前支护。
所述先行导洞和下部导洞均为拱顶直墙结构,上部导洞为平顶直墙结构,先行导洞设为拱形便于管幕的搭设,下部导洞设为拱形可便于边桩、底纵梁及钢管柱的施工作业。
所述上部导洞的底面与先行导洞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便于施工时进行操作。
所述先行导洞的开挖跨度小于4m,开挖高度小于5m,且先行导洞最先开挖,开挖时采用一次或多次台阶法开挖,保证管幕有足够的搭设空间,利用台阶法开挖可保证开挖的精准程度。
所述管幕采用直径大于400mm厚度大于1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水平间距设置为450mm,单节钢管最大长度为2.5m,钢管管节之间采用等强焊接连接,相邻钢管焊缝错开布置,钢管之间通过锁扣进行连接,锁扣为角钢,形成一个连续的支护结构。
所述条形基础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P6,作为结构整体最低处,使用防渗等级为P6的混凝土可有效防止地下水对结构的侵蚀,保障结构整体的使用安全。
所述防水层所用材料为大于4mm厚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效保障使用过程中底纵梁不因受潮而产生损耗,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兼顾节约施工成本。
所述钢管柱为Q235B钢管,既能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也兼顾节约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2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升降头枕结构及座椅
- 下一篇:一种塞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