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22011.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9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身云;岑大维;盛柯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地址: | 210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反射 吸收 海水 电磁 屏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为了使入射电磁波能够有效穿透到海水电磁屏蔽体内部,则必须加载额外的匹配介质层,来满足抗匹配条件。利用平面波和传输线理论,针对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结合遗传算法在全局域上优化得到最优解,设计优化后的阻抗匹配媒质层,使得入射电磁波在超宽带内能够有效或全部穿透到海水电磁屏蔽体内部,产生传导损耗和极化损耗,从而实现具有低反射、高吸收特性的海水电磁屏蔽体。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有三层简单的结构,从左往右依次是玻璃层、海水层、玻璃层;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从右往左依次是玻璃层、海水层、第一媒质层、第二媒质层、第三媒质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屏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
背景技术
电磁屏蔽是利用屏蔽体来阻挡或减弱电磁能量传输的一种技术,通常采用屏蔽效能来定量描述电磁波屏蔽的效果,其定义为在防护区域未加载屏蔽体时和加载屏蔽体时的电场幅值之比。从物理机制上看,电磁波被屏蔽体阻挡的机制包括反射效应、吸收效应以及多次反射和吸收效应。因此电磁屏蔽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反射型、吸收型和多次反射型。
以反射耗损为主的电磁屏蔽材料,这类材料以导电材料为主,如金属材料、导电涂料、导电塑料等;反射损耗与吸收损耗相结合的电磁屏蔽材料,以具有磁性的导电材料为主,如Ni-P合金,其主要应用于低频磁屏蔽;以吸收损耗为主的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主要应用于精密电子设备和隐身目标的电磁屏蔽。当电子设备内壁产生强电磁反射时,可能导致自干扰现象,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发挥。在军事上,针对敌方强电磁干扰,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在保护电磁能量入侵的同时,还具有反电磁探测的能力。
目前研究低反射、高吸收的电磁屏蔽材料,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从材料的电磁本构关系可以发现,单元材料在损耗因素的同时,难以满足电磁阻抗匹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包括:玻璃层、海水层、第一媒质层、第二媒质层和第三媒质层,所述玻璃层、所述海水层、所述第一媒质层、所述第二媒质层和所述第三媒质层以级联的方式依次叠加连接,所述玻璃层、海水层、第一媒质层、第二媒质层和第三媒质层的厚度分别为d1、d2、d3、d4、 d5。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媒质层、第二媒质层和第三媒质层的介电常数分别为:3.43、 4.73、42.45。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媒质层的厚度d3=3.7cm,所述第二媒质层的厚度d4=0.54cm,所述第三媒质层的厚度d5=0.93c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海水层内海水的温度为20摄氏度,所述海水层内海水的盐度为25%,所述海水层的厚度d2=6cm。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层的厚度d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上述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采用海水作为主要电磁屏蔽材料,提出了一种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与传统的电磁屏蔽材料相比,优势在于入射电磁波在超宽带内将无反射、全吸收、零透射,实现“电磁隐身”,同时具有光波透明、可循环导热、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简单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超宽带低反射高吸收海水电磁屏蔽体的反射、损耗、透射功率之比;
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简单反射型海水电磁屏蔽体反射、损耗、透射功率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2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