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9588.1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9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弘纳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10248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纳米 材料 研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筒体装置和用于吸取纳米材料液的一次吸管装置,所述筒体装置内安装有用于抽吸产生真空吸力的柱塞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通过双柱塞的设置,不用更换装置就可以进行纳米材料液的大剂量和小剂量的吸取,通过双腔体的设置,保证了大真空吸力和小真空吸力的顺利产生,通过对称设置,便于握持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
背景技术
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它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液体纳米材料研究时,吸液装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在现有技术中,吸取大剂量和小剂量纳米材料液时需要更换不同的吸液装置才能进行,大大降低了操作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吸液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筒体装置和用于吸取纳米材料液的一次吸管装置,所述筒体装置内安装有用于抽吸产生真空吸力的柱塞装置;所述筒体装置包括主筒体,所述主筒体顶部安装有保护盖,所述主筒体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主筒体底部设置有外螺纹头,所述主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一次吸管装置包括长吸管,所述长吸管顶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长吸管表面设置有辅助刻线。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装置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底部安装有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支杆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底部安装有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表面都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一柱塞和所述第二柱塞形状都为圆形,所述第一柱塞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柱塞直径,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一柱塞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二柱塞螺钉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支杆拉动所述第一柱塞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移动按所述刻度线形成大真空吸力,通过所述第二支杆拉动所述第二柱塞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按所述刻度线形成小真空吸力。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装置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底部安装有第三柱塞,所述第一支杆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底部安装有第四柱塞,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表面都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三柱塞和所述第四柱塞形状都为半圆形,所述第三柱塞直径大于所述第四柱塞直径,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三柱塞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支杆和所述第四柱塞螺钉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支杆拉动所述第三柱塞在所述第一腔体内移动按所述刻度线形成大真空吸力,通过所述第二支杆拉动所述第三柱塞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移动按所述刻度线形成小真空吸力。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和所述主筒体插拔连接,所述防滑纹和所述主筒体一体成型。
插拔连接便于拆装所述保护盖进行维修,一体成型保证了所述防滑纹耐磨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所述长吸管和所述辅助刻线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外螺纹头密封螺纹连接。
一体成型保证了所述一次吸管装置牢固可靠,密封连接保证了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双柱塞的设置,不用更换装置就可以进行纳米材料液的大剂量和小剂量的吸取;
2、通过双腔体的设置,保证了大真空吸力和小真空吸力的顺利产生;
3、通过对称设置,便于握持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弘纳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弘纳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9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