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据会议系统及多媒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6790.9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段斌;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泓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8 | 分类号: | H04L12/18;H04R3/12;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会议系统 多媒体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频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会议系统及多媒体设备。该系统包括:本地音频接口、第一远程音频接口、第二远程音频接口、第一混音电路、第二混音电路、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第二音频输出接口。第一混音电路对本地音频接口及远程音频接口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生成第一混音信号,并将第一混音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第二混音电路;第二混音电路对第一混音信号及第二远程音频接口输入的音频信号混音后生成第二混音信号,并将第二混音信号输出至第二音频输出接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一种通话质量较好、成本较低的数字会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会议系统及多媒体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无论是本地会议还是远程视频会议的需求增加。云视频会议如华为云Welink,钉钉,腾讯会议,ZOOM,SKYPE等由于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特性,逐渐成为远程视频会议的主流解决方案。
但是会议规模稍大,参与讨论人数稍多,发言者距离拉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回声大等通话质量差的状况,现在技术下通常采用专业设备,例如调音台来消除通话质量差的问题,但是此类专业设备价格昂贵,还不能大规模应用。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会议系统及多媒体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现有会议中专业设备昂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会议系统,所述数据会议系统包括:本地音频接口、第一远程音频接口、第二远程音频接口、第一混音电路、第二混音电路、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第二音频输出接口;所述本地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一混音电路的连接,所述远程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一混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混音电路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所述第二混音电路分别连接,第二混音电路还与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接口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混音电路,用于对所述本地音频接口及所述第一远程音频接口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生成第一混音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混音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第二混音电路;
所述第二混音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混音信号及第二远程音频接口输入的音频信号混音后生成第二混音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混音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音频输出接口。
优选地,所述数据会议系统包括多个本地音频接口,所述多个本地音频接口均与所述第一混音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数据会议系统包括多个本地音频增益电路,所述本地音频增益电路与所述本地音频接口及第一混音电路分别连接。
优选地,所述数据会议系统还包括第一远程音频增益电路及第二远程音频增益电路,所述第一远程音频增益电路与所述第一远程音频接口及所述第一混音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远程音频增益电路与所述第二远程音频接口及所述第二混音电路分别连接。
优选地,所述本地音频接口为麦克风接口,所述第一远程音频接口及第二远程音频接口均为线性输入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混音电路包括混音单元、隔离单元、电源单元、输出单元及功率放大单元;所述混音单元经所述隔离单元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单元经所述输出单元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接口及第二混音电路分别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混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泓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泓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6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控制泵阀一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尼龙挤出冷却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