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6738.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郭仕令;吴桂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凌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3 | 分类号: | G01M13/023;G01M13/025;G01N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66034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变速 疲劳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主动轮变速机构以及从动轮变速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带动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以及从动轮变速机构相对水平移动;所述V带在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及从动轮变速机构之间运行,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及从动轮变速机构带动所述V带实现线速度的变化。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实现摩托车变速V带在自动循环变速、加负载及皮带恒张力过程中的耐疲劳试验,可以对V带进行准确的疲劳试验并提高试验的自动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变速V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适用于科研单位和工厂用摩托车变速V带有扭矩疲劳试验。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摩托车变速V带的测试很少,且测试试验技术不成熟,检测用的设备结构较简单且检测不准确,无法积极有效调整V带的行驶速度进行多种疲劳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变速V带无法进行有效准确的疲劳试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满足不同V带的试样长度尺寸及张紧力,可实现摩托车变速V带的准确疲劳试验。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变速V带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张紧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主动轮变速机构以及从动轮变速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带动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以及从动轮变速机构相对水平移动;所述V带在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及从动轮变速机构之间运行,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及从动轮变速机构带动所述V带实现线速度的变化。
进一步,所述主动轮变速机构包括内槽宽度可变化的主动带轮及主动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主动轮变速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带轮的内槽进行宽度变化;所述从动轮变速驱动装置包括内槽宽度可变化的从动带轮及从动轮变速驱动装置,所述从动轮变速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从动带轮的内槽进行宽度变化;所述主动带轮还连接有主轴电机,所述及主轴电机驱动所述主动带轮旋转;所述从动带轮为负载轮,区间无级可调,所述从动带轮的从动轴连接有负载直流电机;所述V带设置于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并在所述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的旋转带动下进行试验运行,所述V带具有齿牙的一面卡在所述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的内槽中;所述主动轮变速驱动装置及所述从动轮变速驱动装置均连接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主动带轮的内槽宽度及宽度变化率与所述从动带轮的内槽宽度及宽度变化率相同;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的内槽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宽度变化使得所述V带在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V型槽的宽度变化的同时,使得V带运行的线速度发生变化,并且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相同宽度的内槽及宽度变化率可以有效保证V带的运行轨迹与主动带轮及从动带轮的旋转轴始终保持垂直。
进一步,所述主动带轮包括主动内片及主动外片,所述主动内片与所述主动外片之间构成主动带轮的V型槽;所述主动轮变速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同步带带轮、第一螺旋盘、第一螺旋套、第一推动套及推动杆,所述第一螺旋套通过外部螺纹内接于所述第一螺旋盘中,所述第一螺旋套固定所述第一推动套,所述第一推动套的外周侧均匀固定有多个所述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主动内片后连接所述主动外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同步带带轮旋转,所述第一同步带带轮通过皮带带动所述第一螺旋盘旋转,所述第一螺旋盘的旋转带动所述第一螺旋套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螺旋套带动所述第一推动套前后移动,所述推动杆在所述第一推动套的带动下前后移动,所述推动杆带动所述主动外片前后移动,所述主动外片的前后移动使得所述主动外片与所述主动内片之间的V型槽宽度发生变化;所述主轴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主轴旋转,所述主动内片及所述主动外片均通过花键套固定于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带动所述主动内片及主动外片旋转。由此,可以使得主动带轮的V型内槽的宽度自动稳定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凌科技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凌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6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惰轮耐久性能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环境科学研究用污水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