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6699.7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9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书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鼎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1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智能 感应 控制 led 照明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涉及光电感应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包括LED照明灯以及安装LED照明灯的灯座,所述灯座内部设有控制LED照明灯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红外线传感器、亮度感应电路、开关电路、220V交流电源,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亮度感应电路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亮度感应电路连接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在LED照明灯和220V交流电源之间。该照明灯能够检测到其照明区域内的人的信号,从而点亮照明灯,同时照明灯晚上能够点亮,而白天不能点亮,并且照明灯的灯座的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感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
背景技术
目前,照明灯大多采用人工按开关来实现开关照明灯,也有照明灯通过声音延时控制,但是声音控制的缺点在于,当人进入到需要照明的区域时,必须制造出声音,且声音的分贝要达到点亮照明灯的分贝,这有时也是一种噪音污染,另外,白天的时候,声音也会导致照明灯亮起,从而造成浪费;还有采用触摸延时控制照明灯,虽然解决了声音延时控制的弊端,但还是需要人去主动触摸点亮照明灯。另外,现有的照明灯一般都是安装在固定的灯座上,其照明灯发热会影响照明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该照明灯能够检测到其照明区域内的人的信号,从而点亮照明灯,同时照明灯晚上能够点亮,而白天不能点亮,并且照明灯的灯座的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实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红外智能感应控制LED照明灯,包括LED照明灯以及安装LED照明灯的灯座,所述灯座内部设有控制LED照明灯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红外线传感器、亮度感应电路、开关电路、220V交流电源,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亮度感应电路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开关电路连接,所述亮度感应电路连接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在LED照明灯和220V交流电源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中还包括调整电路,所述调整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1、电阻R4、电容C2和三极管VT3,所述红外线传感器T的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容C2之间,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红外线传感器T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交变直电路,所述交变直电路包括电容C3、电容C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电容C3的一极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4之间,所述电容C3的另一极连接电容C1的一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极连接在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均连接在电容C3和电容C1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红外线传感器T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亮度感应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6、电阻R5和光敏二极管D3,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光敏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光敏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2和电阻R6之间,所述光敏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三极管VT2、三极管VT1、电阻R17和二极管D5,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6和电阻R5之间,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鼎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鼎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6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检测卡弹夹式上料机
- 下一篇:一种防护装置及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