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皮下隧道建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372.8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5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广伦;程志卓;李仕鹏;耿立军;王强;林恒;高虹姣;李星耀;刘广来;王文燕;张磊;宋媛媛;贺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皮下 隧道 建立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皮下隧道建立器,包括针管、套管、针座和针芯及针芯座,所述针芯与所述针芯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穿插有针管且两者活动连接,且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针管的空腔,且所述针芯座与所述针座卡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针管与套管可以脱离,实现可拆卸,通过针管建立隧道以使导管置入皮下的过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临床中皮下置管对病人的损伤,且大大的缩短了皮下置管术的时间;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可实现大批量快速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皮下隧道建立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癌痛治疗过程中,通过在硬膜外长期置管的方式,持续把药物送达病灶部位,从而达到长期消炎镇痛的目的。在导管长期留置人体期间,为防止硬膜外腔置管部位发生感染,常常需要建立皮下隧道,把经皮下埋置的导管输液端通过建立好的皮下隧道引导去远端,既而使导管输液端远离原穿刺点,完成置管。
中国专利2010200019537(公开号CN201691964U)公开了一种皮下隧道建立器,包括带凹槽的针体和针芯两部分,针体为凹槽结构,在穿刺到位后,因有一半针体裸露,使得皮下组织凹陷于针体凹槽内,造成了导管植入的困难。
中国专利2019203351830(公开号CN209996438U)公开了一种硬膜外导管皮下隧道穿刺针,包括针杆和针柄,针杆后端位于针柄内与针柄滑动配合,使针杆与针柄可拆卸式连接。在建立皮下隧道时,将针柄从针杆后端取掉,然后将导管外端从针杆后端导入导管孔内,并从针杆前端导出,最后沿着导管将针杆从导管上退出,硬膜外导管便留在皮下隧道内。但是由于其针杆前端的圆锥结构以及针杆导管孔的位置,使得导管不易从针杆导管孔中导出,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皮下隧道建立器,针管与套管可以脱离,实现可拆卸,通过针管建立隧道,导管置入皮下的过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临床中皮下置管对病人的损伤,且大大的缩短了皮下置管术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皮下隧道建立器,包括针管、套管、针座和针芯及针芯座,所述针芯与所述针芯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针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穿插有针管且两者活动连接,且所述针芯穿过所述针管的空腔,且所述针芯座与所述针座卡接。
进一步,所述针管与套管前后两端设有倒角,倒角的数值范围为30-60°。
进一步,所述针芯尖端部分为圆锥尖。
进一步,所述套管长40mm。
进一步,所述针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针管印有刻度线,且自针管的头端至末端,每相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间距为10mm。
进一步,所述针管、套管与针芯均采用不锈钢材质,针座与针芯座均采用为高分子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针管与套管可以脱离,从而实现可拆卸,导管置入皮下的过程操作方便、快捷,减少了临床中皮下置管对病人的损伤,且大大的缩短了皮下置管术的时间。
2、所述针管与套管前后两端都有倒角,使得皮下隧道建立器在穿刺时,阻力更小,且便于装配。
3、本实用新型中,针管印有刻度线,便于计算所建立皮下隧道的长度,提高了医生操作的成功率。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可实现大批量快速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低速行人提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振动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