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5277.8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4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2F11/122;C02F11/125;B65G65/46;B65G6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脱水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过滤装置,其包括机壳、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相互平行的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设置于机壳内,还包括加料斗,竖截面呈倒梯形的加料斗设置于机壳顶部且与进料口相通,加料斗内设有相互铰接的两块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呈倒梯形设置且与加料斗内侧壁适配,两块第一挡板连接形成的结构呈倒V字形结构设置,两第一挡板形成的开口朝下且靠近加料斗底部,加料斗设有两相对的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两第一挡板张开角度的两个控制组件分别与两块第一挡板靠近加料斗内侧壁的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达标后排放,是保护水资源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不可少的环境工程措施。由于污泥的含水率高,数量大,且富集高浓度的污染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地处理或处置,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
现有公告号为CN2105600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活性污泥脱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机壳体,过滤机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中心旋转柱,第一中心旋转柱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过滤机壳体固定连接,第一中心旋转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挤压辊,过滤机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引流罩壳,通过设置有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可以将污泥进行挤压分离,水分通过过滤通孔进入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内部,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分通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底部的过滤通孔流出被第一承接引流罩壳和第二承接引流罩壳收集,最后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和第二排水管道排出过滤机壳体外,使得污泥残渣与污泥内吸收的水分分开处理,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过滤效果更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人使用上述脱水过滤装置时,由于污泥从进料口直接落下至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若污泥的进料速度过快,污泥将堆积在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堆积的污泥易从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向上溢出,然后通过第一挤压辊与过滤机壳体的间隙、第二挤压辊与过滤机壳体的间隙移动至出料口,从而导致污泥的脱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过滤装置,具有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泥脱水过滤装置,包括机壳、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所述机壳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机壳底部设有出料口,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设置于机壳内,长度相等的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形成的间隙位于进料口正下方,还包括加料斗,竖截面呈倒梯形的所述加料斗设置于机壳顶部且与进料口相通,所述加料斗内设有相互铰接的两块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呈倒梯形设置且与加料斗内侧壁存在间距,两所述第一挡板连接形成的结构呈倒V字形结构设置,两所述第一挡板形成的开口朝下且靠近加料斗底部,所述加料斗设有两相对的控制组件,用于控制两所述第一挡板张开角度的两个控制组件分别与两块第一挡板靠近加料斗内侧壁的侧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从加料斗的顶部进入加料斗后,需要经过两块第一挡板才能落入机壳中,工人通过控制两个控制组件能调节两块第一挡板张开角度的大小,能调节加料斗底部开口的大小,从而能调节污泥进入机壳的速度,减少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的污泥堆积,防止污泥堆积过多而直接移动至出料口,从而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料斗内侧壁设有两相对的安装座,两所述安装座之间纵向滑动连接有水平的第一连接杆,两所述第一挡板较高的侧边均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挡板较高的侧边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林凤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5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