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4810.9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0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D7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陈薇 |
地址: | 4380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刹车片 表面 开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至少包括进传送带、出传送带、底座、伸缩柱、助推装置、翻转装置、模具座和切槽刀,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块,所述助推装置、伸缩柱和翻转装置由左向右依次位于移动块上,所述助推装置至少包括固定块、第一气缸和推杆,所述翻转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气缸、伸缩轴和连接杆,所述处传送带左右侧均设有L型连接臂,所述左右连接臂中间设有防护罩,且切槽刀位于防护罩内,该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自动进料和出料,并对刹车片表面进行开槽,效率高,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属于刹车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刹车片也叫刹车皮。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好的刹车片是人和汽车的保护神。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钢板要经过涂装来防锈,涂装过程用SMT-4炉温跟踪仪来检测涂装过程的温度分布来保证质量;摩擦块由摩擦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
刹车片在开槽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进料和出料,加大人工成本,效率低,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刹车片开槽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自动进料和出料,并对刹车片表面进行开槽,效率高,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至少包括进传送带、出传送带、底座、伸缩柱、助推装置、翻转装置、模具座和切槽刀,所述底座位于进传送带的右下方,且位于出传送带的左下方,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块,所述助推装置、伸缩柱和翻转装置由左向右依次位于移动块上,所述助推装置至少包括固定块、第一气缸和推杆,所述翻转装置至少包括第二气缸、伸缩轴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连接模具座的下底面,下端连接伸缩轴,所述模具座由上底面、下底面、前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组成,且上底面和下底面均设有通孔,分别设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右侧面的中间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前侧面铰接,第二挡板与后侧面铰接,且铰接处均设有第一压簧,所述下底面与伸缩柱的上底面上下错位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有第二压簧,所述处传送带左右侧均设有L型连接臂,所述左右连接臂中间设有防护罩,且切槽刀位于防护罩内,所述切槽刀通过转轴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传送带的末端设有U型缺口,且缺口尺寸与伸缩柱上底面的尺寸大小相匹配,所述U型缺口的两条支路均设有传送带,且传送速度与进传送带速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轴的上端设有方体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伸缩轴与连接杆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内设有水平隔板,且隔板位于切槽刀与出传送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用于生产刹车片的表面开槽装置通过进料传送带使刹车片传送至模具座内,U型缺口两条支路上的传送带,可以确保刹车片不会产生位移偏差,伸缩柱下降,同时伸缩轴伸长,使模具座在下降的过程沿着模具座与伸缩柱铰接处向上翻转90度后停止,方体限位块可确保角度的准确,此时,推杆位于第一通孔的左方,第一气缸启动使推杆伸长一小段,并穿过第一通孔与刹车片贴合,确保刹车片不会因为开槽时的摩擦力而晃动,进一步的确保开槽精度,移动块向右移动,使开槽刀穿过第二通孔对刹车片进行开槽,由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连通,所以不仅刹车片的表面可以开槽,刹车片的边缘也可以开槽,开槽完成后,伸缩轴缩短,由于第二压簧的作用力,使模具座恢复初始状态,伸缩柱下降,使模具座与出传送带平齐,推杆先缩短,随后伸长一大段,将刹车片推出至出传送带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被推开后,由于第一压簧的作用力,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恢复初始状态,全程自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4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