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使顶针板退回原位的复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3453.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8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英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9/36 | 分类号: | B29C39/36;B29C39/26;B22D29/04;B22C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顶针 退回 原位 复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使顶针板退回原位的复位结构,其包括设置在下模与顶针板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顶针平行,还包括设置在顶针板上的若干个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与顶针平行,复位杆顶部沿自身轴线方向滑动穿设在下模上,复位杆顶端在顶针板完全复位时恰好没入下模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有效地使顶针板完全复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使顶针板退回原位的复位结构。
背景技术
浇铸成型又称(静态)铸塑,是将已准备好的浇铸原料(主要包括金属和塑料)注入模具中使其固化,获得与模具型腔相似的制品。浇铸成型时的压力较低,因而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对模具和设备的强度要求不高,投资较小;对产品的尺寸限制较小,宜生产大型制品;产品的内应力低等等。
浇铸原料在型腔中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工件后,会与型腔内壁粘附在一起,需要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工件与型腔分离。因此,浇铸模具中往往设置有顶针板,顶针板上则安装有多根顶针。顶针穿入型腔,与工件的外壁抵触。需要脱模时,安装在机架上的油缸将顶针板推向工件,带动各个顶针将工件从型腔内顶出。
向型腔中注入浇铸原料之前,顶针板和顶针需要复位至顶针末端与型腔内表面齐平,以免顶针破坏型腔的形状。现有模具中的顶针板复位结构大多为复位弹簧,以下模为例,复位弹簧设置在顶针板与型腔所在的下模之间。工件脱模时,顶针板在油缸的驱动下朝向下模移动,复位弹簧压缩,储存弹性势能。工件脱模后,油缸作用在顶针板上的推力撤去,储存在复位弹簧上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复位弹簧将顶针板顶开,使顶针板和顶针复位。
由于需要抵消来自于复位弹簧的阻力,故使顶针板朝向工件移动所需的推力要大于工件的脱模力,相当于增加了油缸的负载。考虑到这一点,复位弹簧在完全压缩后的弹力不能过大,此时又可能出现复位弹簧弹力不足的情况,导致顶针板无法完全复位,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顶针板退回原位的复位结构,其具有稳定、有效地使顶针板完全复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使顶针板退回原位的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与顶针板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顶针平行,还包括设置在顶针板上的若干个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与顶针平行,复位杆顶部沿自身轴线方向滑动穿设在下模上,复位杆顶端在顶针板完全复位时恰好没入下模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杆滑动穿设在下模上,当顶针板顶出时,复位杆顶端也从上模的上表面穿出;合模时,上模朝向下模靠拢,与复位杆抵触后将复位杆压下,直至上模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贴合,此时复位杆顶端恰好没入下模上表面,并稳定、有效地使顶针板完全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上模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组滑槽,各组所述滑槽分别与各个复位杆对应,每组滑槽设有至少两个,滑槽的轴线竖直,滑槽内滑动设有挡板,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竖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不与上模的下表面连通,限位槽内滑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挡板相连,所述挡板与复位杆的侧面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当滑槽底端无遮挡时,挡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出滑槽,直至限位块与限位槽的端面相抵;合模时,挡板先于上模与复位杆接触,并在复位杆被上模压下的过程中始终与复位杆顶端的侧面贴合,使复位杆顶端无法晃动,避免复位杆弯曲卡住;挡板与下模接触后,被压入滑槽内,不影响合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上模的下表面嵌设有若干缓冲弹簧,各个所述缓冲弹簧分别与各组滑槽分别对应,缓冲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缓冲弹簧位于滑槽的槽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英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英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3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