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电电路和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2470.6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5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柳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567 | 分类号: | H03K17/567;H02M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胡明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电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和供电装置,其中,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当电源模块与供电电路正接时,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正电源经第一单向导通电路输出至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负电源经第二开关电路输出至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当电源模块反接供电电路时,第二单向导通电路和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正电源经第二单向导通电路输出至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负电源经第一开关电路输出至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供电电路在电源模块正反接时均输出极性相同的电源信号,从而保证后端的负载上电正常,从而保证后端的负载和电源模块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和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模块例如电池或者开关电源电路,通常具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与后端的负载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对应连接从而为后端的负载提供直流电源,但是,在连接过程中因误操作可能出现电源模块与负载反接,导致负载损坏或者损伤,同时对电源模块也会有损伤。
传统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加保护芯片,当电源模块的正负极反接时保护芯片进入保护状态,并断开给后级主板电路的供电。该方案在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需持续给保护芯片供电,增加了产品的静态功耗,缩短了电源模块的使用时间,同时电源模块反接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正接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第二种方案是在负载的正极输入端或者负极输入端上增加二极管或者反接MOS管,当电源模块反接之后二极管或者MOS管不导通,从而实现了对电路的保护,该方案不用增加产品的静态功耗,但是电源模块反接后同样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正接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因此,传统的电路具有无法实现电源模块反接后正常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电路具有无法实现电源模块反接后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共接构成所述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共接构成所述供电电路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的输出端共接构成所述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共接构成所述供电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正电源时导通,以将所述正电源单向输出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在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负电源时截止;
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入正电源时导通,以将所述正电源单向输出至所述正极输出端,在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入负电源时截止;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入正电源时导通,在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入负电源时截止;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在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正电源时导通,在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负电源时截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2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