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01744.X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彭加华;孙积文;洪德;陈祥顺;康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陆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700 四川省绵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尾部 供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所述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包括:除氧供热设备本体;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固定安装在除氧供热设备本体上;箱门,所述箱门设置在控制箱上;匚型防尘过滤网,所述匚型防尘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一侧;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底部内壁上;圆柱型转动杆一,所述圆柱型转动杆一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套设在圆柱型转动杆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具有使用方便,能够简单有效的对除氧供热设备本体上的控制箱内部的电器原件进行散热,延长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系统。包括汽包,固定于汽包顶部的除氧头,出口与除氧头入口连接的尾部受热面,第二给水泵,大气式除氧器,水-水换热器,第一给水泵,尾部受热面入口与第二给水泵出口相连接,尾部受热面出口端设置有除氧供热水出口和供热水出口,水-水换热器具有与大气式除氧器的给水出口相连接的第二给水入口、与给水泵入口连接的第二给水出口、与第一给水泵出口连接的第一给水入口、与大气式除氧器的给水入口相连接的第一给水出口,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排烟温度高、供热水含氧量高导致腐蚀以及非供热工况下受热面处于干烧状态给机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并导致机组出力降低等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上述结构中不具有对控制箱内部的散热的功能性,热量如不技术散发,容易损伤控制箱内的电器原件,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够简单有效的对除氧供热设备本体上的控制箱内部的电器原件进行散热,延长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的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锅炉尾部除氧供热装置包括:除氧供热设备本体;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固定安装在除氧供热设备本体上;箱门,所述箱门设置在控制箱上;匚型防尘过滤网,所述匚型防尘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一侧;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底部内壁上;圆柱型转动杆一,所述圆柱型转动杆一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套设在圆柱型转动杆一上;横向敲击连接杆,所述横向敲击连接杆滑动安装在控制箱内,所述横向敲击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箱外;方型敲击块,所述方型敲击块设置在控制箱的一侧,所述横向敲击连接杆位于控制箱的一端与方型敲击块固定连接,所述方型敲击块与匚型防尘过滤网相接触;圆型板,所述圆型板固定套设在横向敲击连接杆上;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滑动套设在横向敲击连接杆上,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圆型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控制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螺旋形散热叶片,所述螺旋形散热叶片固定安装在圆柱型转动杆一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方型敲击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控制箱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横向敲击连接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的劲度系数范围为10N/m至100N/m。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倾斜形透气孔,所述倾斜形透气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5cm至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陆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陆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17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